梅花評論:丁渝洲的「終戰指導」是要讓台灣避開「八月砲火」

丁渝洲(左二)擔任金西師長時陪同參謀總長郝柏村巡視部隊。圖/作者提供
丁渝洲(左二)擔任金西師長時陪同參謀總長郝柏村巡視部隊。圖/作者提供

郭克勇/國安局退休上校

前國安會秘書長丁渝洲上將,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提出「終戰指導」四字金句,成為中國時報頭版後,瞬間引發各方重視及討論。在評論當中有褒有貶,有的甚至曲解為投降主義,我深信以他平易近人作風是不會在意的;反會非常虛心聽取各方的意見,藉此凝聚全民共識,找出因應之道,避免戰爭發生。

於此同時,我們不能否認,丁前秘書長具有完整的軍事素養,以及熟捻國際政治運作的豐富閱歷;我認為他以終戰指導之說訴諸社會,是想告訴當今掌權的政治領袖,台灣所面臨兵凶戰危的情勢,已經不是單純的中美台三方角力。兩岸長期分裂、分治的問題,原可依靠雙方領導人智慧及耐心來解決,但近年由於國際外力頻繁介入,台灣莫名其妙就變成全球四大火藥庫之一;兩岸關係急轉直下,幾乎天天面臨擦槍走火的險境,令人憂心。

美國著名史學作家芭芭拉塔克曼(Barbara Tuchman)女士,在70年代最著名兩本代表作,分為「八月砲火(The Guns of August)」及「史迪威與美國在華經驗」,兩度獲得普立茲獎,至今仍備受各國政要推崇。作者在八月砲火書中,細膩生動描述一次大戰爆發前,國際強權勢力為了自身國家利益,拉幫結派、恫嚇放話,最後在一個可以避免的暗殺事件中,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軍民死傷無數,戰後共產主義開始崛起興盛,影響世局巨大至今。

1962年美蘇發生古巴飛彈危機,甘迺迪總統正在閱讀八月砲火;他告訴擔任司法部長的弟弟羅伯甘迺迪,飛彈危機若沒妥善處理,可能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甚至爆發核戰。在十三天的國安會議激辯中,甘迺迪面對內閣提出三個解決方案,上策先發制人,使用轟炸機或飛彈摧毁古巴境内飛彈;中策動用海軍封鎖海域,攔阻蘇俄軍艦駛往古巴;下策是與蘇聯談判。

甘迺迪總統經過深思熟慮,硬是頂住軍方主戰派的壓力,拒絕使用武力入侵古巴,他透過封鎖海域及外交秘密談判,除向蘇聯保證美國不會侵略古巴外,並承諾撤除土耳其境内的美國飛彈,以交换蘇聯自古巴撤出飛彈。這場歷時十三天的緊張對峙,成爲日後各國政府學習「危機處理」的最佳教材。吾人也可用此案例來進一步思考,只要窮盡所有方法避免戰爭發生,即為終戰指導的最高原則,應該才是硬道理。

普魯士名將克勞塞維茨在其著作「戰爭論」最受到世人重視,就是「戰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延伸」觀點。毛澤東在抗戰時提出持久戰論,並將克的名言詮釋為「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習近平接班後,再根據毛的理論提出「軍事服從政治、戰略服從政略。」 毛習都是從辯證的觀點,來看戰爭與政治的關係。我們可從中可窺探得之,中共未來對台整體作戰戰略架構已經成形,只是動武時機及條件仍處分歧狀態;相較之下,當今政府應對之道,仍讓人摸不透、看不清。

丁前秘書長所提出終戰指導,個人解讀應是一個大框架,其中包括戰略研析、戰爭指導、外交談判、危機處理等議題,或許各方對其中論點有疑慮,但透過多方辯論,依不同情勢發展,集思廣益;制定相關策略,逐步來化解國家面臨戰爭的風險。一戰爆發前,各大強權之間的衝突和角力場景,如今正在世界各地出現,台灣很不幸也捲入其中,有權力的主政者,難道不應該開始探索,一個以避戰為主的終戰指導策略嗎?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