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幼問題面面觀3-1】補助分配不均!私幼遭邊緣化 籲補助平權「出生就發教育卡」

少子化使得每個幼兒園都在搶生源,學費則是家長選幼兒園的重要考量。圖/取自中山工商幼保科
少子化使得每個幼兒園都在搶生源,學費則是家長選幼兒園的重要考量。圖/取自中山工商幼保科

又到幼兒園招生季!少子化使得每個幼兒園都在搶生源,但目前幼兒園型態繁多,政府的補助條件、金額及方式卻毫無章法。由於學費是家長選幼兒園的重要考量,補助不均使得私立幼兒園被邊緣化,紛紛呼籲「補助平權」,避免造成一國多制。

中華民國幼教聯合總會日前拜會立委王鴻薇、徐巧芯、羅智強等,表達本學年幼托困境。幼教總會長廖文秀表示,目前幼兒園至少可分為公立、私立、準公共、非營利、職場互助教保中心等5種,但國家投入給每個幼兒的補助卻不一樣。以2022學年的數據為例,公幼、非營利及互助式幼兒園,幼兒人數約占31.5%,每生每月僅需繳不超過1500元;準公幼幼兒人數約占24.5%,由於國家投入補助約7500元,每生每月繳費不超過3000元;至於幼兒人數占比達24%的純私幼,就只有5000元的育兒津貼可領,而私幼學費約1萬2千元,扣下來家長每月還是要繳約7千元。家長對學費是很敏感的,由於政府偏差的補助政策,使得家長傾向選擇公幼、非營利和準公幼,私幼因此被邊緣化了。

幼教界指出,當初會設置「準公幼」這個制度,說穿了就是因為公幼供不應求,所以由教育部訂定一些條件,讓符合條件的私幼可以轉型為「準公幼」並享受政府補貼,家長也因為可以少繳學費而一時趨之若鶩。「誰知最後變成吃大鍋飯,誰搶到錢,誰就幹!」一位幼教界人士感嘆,現在準公幼變得不上不下,限制多,收費不彈性,部分想要有自主性的幼兒園不想加入準公幼。

非營利幼兒園問題也不少。幼教總會指出,目前非營利幼兒園集中在少數團體,排名第一的某文教基金會承攬幼兒園數高達將近50間,排名第二的某生命教育基金會也有30、40間,形同幼教界的「財閥」;他們每年收到政府鉅額經費補助卻缺乏監督,也沒有任何退場機制,根本是做無本生意。

廖文秀表示,現在幼兒園的經營型態混亂、政府補助金額不同,但它們收的學生哪一個不是台灣出生的小孩?家長同樣都要繳稅,孩子得到的國家資源卻不同。因此幼教總會倡議「補助平權」,照顧所有孩子,只要台灣出生的小孩都應該享有同樣權利與福利,每個孩子出生後就給「教育卡」,將補助全部放入其中,讓家長自由選擇托嬰機構及幼兒園。

對此,教育部此前回應表示擔心補助直接給家長,家長會拿去亂花、拿去遊山玩水。中華幼兒教育協會理事長蘇傳臣反駁:「那難道家長拿育兒津貼5千元就不會拿去遊山玩水嗎?」不須為了少數個案而因噎廢食。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