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城/梅花新聞網記者
10月7日以加薩地區為根據地的巴勒斯坦武裝解放組織「哈瑪斯」襲擊以色列造成1400人的死亡,同時挾持了240名人質,以色列面臨立國以來安全上的重大挫敗。消息傳出舉世震驚,也引起國際輿論的同情。但是隨著以色列國防軍對於加薩地區的報復手段與造成的傷亡卻遠超比例原則,不僅引起伊斯蘭世界的激憤,也讓歐美國家看不下去。
歐美國家許多大城市發起大規模的示威活動。在美國大學校園也發生多起抗議以色列軍方行為的活動與衝突。在拜登政府當局以及國會無條件的支持以軍,卻對內塔尼亞胡拒不停火一籌莫展,校園中呼籲停火的聲浪中難免出現過激的傾向,其中不免夾雜反猶言論。
原本只是反對以色列軍方在加薩地區造成大量平民死傷的單純訴求,卻到後來發生變質,支持巴勒斯坦的一方,加入了巴勒斯坦復國運動、反猶太復國主義、反猶主義甚至反資本主義等諸多訴求。另一邊,支持以色列立場者也故意混淆,甚至上綱將反以軍行為等同於反猶主義,導向種族歧視的道德禁區,希望造成寒蟬效應,壓制支持巴勒斯坦人陣營的聲量。
前者的「遷怒」固然不對,後者以財、勢堵住別人的嘴也不可取。美國國會政客就屬於後者,12月5日共和黨提案譴責反猶主義,其中有一項「反猶太復國主義就是反猶主義」的說法引起不少爭議。
由於大學校園出現反猶言論,哈佛、麻省理工及賓州大學三所名校的大學校長最近就被請到眾議院列席聽證會,要求校方說明打擊校園反猶主義言論所採取的措施。在回答紐約州共和黨籍眾議員斯特凡尼克(Elise Stefanik)的問題時,三位校長都小心謹慎的回覆,但仍讓議員與外界不滿。校友與捐款者紛紛表達抗議,在龐大的壓力下,賓州大學校長麥吉爾(Liz Magill)主動求去,成為這場校園言論自由之爭的第一個犧牲品。而哈佛大學校長也同樣面臨下台的壓力。
美國對於言論自由憲法上給予極大的保護,對於取締或限制言論自由往往是採取「視情況而定」(case by case)的謹慎做法。特別是在大學,維護學術自由與言論自由幾乎是大學的天職。在這樣的壓力下,三位大學校長的回答固然公式化與過於表面,但因此要求他們下台也不免有干預校園自主的嫌疑。共和黨與一些猶太團體支持以色列的過激行為,讓美國社會更加分裂。
猶太復國主義(Zionism)對近代被迫害、被屠殺的猶太人而言,嚮往建立國家以安身立命,猶太復國主義幾乎是一種宗教信仰。但是隨著以色列建國與歷史傷痛的淡去,猶太復國主義已經在猶太人群體中漸漸失去吸引力。許多猶太人,特別是在以色列以外的猶太人,也都不再將猶太復國主義與猶太人認同完全等同,對以色列政權也不是完全無條件支持,對巴勒斯坦人如何處置的態度也南轅北轍。
所以兩邊都犯了無限上綱擴大仇恨的錯誤,言論自由有所限制,但將仇恨言論無限擴張也非民主正途。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