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評論】ECFA零關稅中止  台灣中小企業淪為政治受難者!

大陸宣布台灣134個稅目產品自6月15日起中止「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關稅減讓,臺灣中小企業成為了「政治受難者」。圖/中央社
大陸宣布台灣134個稅目產品自6月15日起中止「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關稅減讓,臺灣中小企業成為了「政治受難者」。圖/中央社

鄧岱賢/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

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5月31日公告,對台灣134個稅目產品,將自6月15日起中止「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關稅減讓。國台辦發言人則表示:賴清德當局頑固堅持「台獨」立場,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是大陸進一步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的根本原因。在兩岸緊張情勢螺旋式升高的情況下,臺灣中小企業成為了「政治受難者」!

ECFA在2010年6月29日簽署,早期收穫計畫在2011年1月1日實施,臺灣有539項輸出大陸產品列入免關稅項目,其中約有一半以上是屬於中小型傳統產業、弱勢產業與農產品,包括汽車零組件、自行車零組件、輪胎、熱水器、過濾器、小家電、手工具、服飾配件、內衣、鞋襪、袋包箱、蘭花、香蕉、茶葉等產品。

截至2024年3月止,我方核發原產地證明書1,456,460件,核發金額為1,990.65億美元。而迄2023年12月止,累計出口大陸產品享受的免關稅金額達101.01億美元,不但大幅降低我廠商的成本,也增強臺灣產品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力。

除了貨品關稅減免外,ECFA還有服務業開放,包括銀行到對方互設分行,迄2023年底止,我方有16家銀行在大陸設有25分行、8家支行及5家子行已開業,4家銀行設有代表人辦事處,大陸則在台灣設立了3家分行及2家辦事處。其他還有證券期貨、保險、及電影等相關服務業。

中國大陸繼今年1月1日對原產於台灣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ECFA協議稅率外,此次又宣布了第二波,在被終止關稅優惠的134項產品中,涉機械領域約40多項,石化30多項、塑膠25項、紡織和車輛相關15項,大部分為傳統產業,對這些廠商出口大陸造成極大的負面衝擊。

舉例而言,有一家生產「非黑色印刷油墨」廠商,每年出口中國大陸約3億新台幣產品,原本關稅稅率為6%,ECFA生效後降為零。6月15日恢復6%稅率後,他要多繳1,800萬新台幣的關稅,若自行吸收,公司沒有利潤;若轉嫁給購買者,則因價格提高6%,極有可能喪失客戶,所以該公司考慮到大陸或東南亞設廠,以規避關稅壓力。

ECFA可以讓臺灣企業根留台灣、出口大陸,在臺灣生產、雇用勞工、繳納稅收、增加投資,為臺灣經濟成長貢獻卓著。如果ECFA優惠關稅因兩岸關係惡化而取消,保守估計臺灣輸出大陸再下降4-5個百分點,屆時經濟恐怕會陷入衰退危機。

這幾年來,臺灣農漁產品發現蟲害與抗生素殘留、食品重新登記未完善而被暫停進口,加上大陸對台「貿易壁壘調查」、「反傾銷調查」等,這些攸關台灣產品輸出大陸的問題,都需要兩岸協商解決。然而,由於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此次賴清德就任又提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等主張,被大陸認為是走向「台獨」路徑,嚴重破壞兩岸關係,雙方也無法恢復協商解決這些問題。

兩岸經貿往來對台灣經濟發展貢獻卓著,大陸是台灣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地區與第一大進口來源,同時也是台商對外投資最多與最大貿易差來源,ECFA簽署後,為双方經濟成長帶來巨大動能,企業有良好的投資經營環境,人民能享受和平發展紅利,臺灣人民普遍希望ECFA能維持下去,持續為兩岸經貿往來帶來巨大和平紅利。

誠摯希望民進黨恪遵憲法增修條文與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雙方在「九二共識」的政治互信基礎上,務實協商、交流合作,相信台海就能化解爭議,邁向和平穩定,中小企業就能持續享有ECFA零關稅優惠,避免成為「政治受難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