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棟/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研究員
5月31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佈關於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部分產品(第二批)關稅減讓的公告。這是因為台灣地區單方面對大陸產品出口採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等措施,違反了ECFA規定。2023年12月21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已經發佈稅委會公告,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但臺灣地區仍未採取任何有效措施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根據ECFA,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按規定和程式決定進一步中止部分產品關稅減讓。自6月15日起,對原產於臺灣地區的附件所列潤滑油基礎油等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ECFA協定稅率,按現行有關規定執行。
筆者注意到,第二批次的稅收中止情況,由原來第一批次的12項增加到了134項。這對於台灣來說,一方面是受影響的行業更多了,由原來主要是石化產品,現在進一步增加到石化、紡織、汽車零組件甚至自行車等行業,另一方面則是涉及到臺灣傳統產業的數量也更多了,且基本上是中小企業,以及影響到部分民眾的就業。
ECFA是2010年6月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由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簽署的,屬於為兩岸關係進一步正常化、自由化的初步框架協定。 但是一場所謂的「太陽花學運」,打斷了兩岸經貿合作的制度化進程,致使目前ECFA還沒有走完全部流程,早期收穫清單僅包括部分產品關稅減免以及部分服務業開放。 在ECFA的早期收穫清單中,大陸方面同意對臺灣開放包含石化塑膠、運輸、機械、紡織、農漁業等539項產品的進口,享有關稅優惠,而臺灣方面只同意對大陸開放267項產品的減免關稅進口。
ECFA是大陸對臺灣非常大的讓利,對臺灣島內的企業,尤其是給很多傳統產業的企業以及相關的從業人員,帶來了非常大的利益和好處,使臺灣的眾多產品可以通過關稅減讓(或者零關稅)進入大陸市場。就ECFA貨物貿易早期收穫清單而言,從2011年協定生效後,分3年降稅,至2013年全數降為零,此後每年臺灣早收貨品獲利的減免關稅金額約為6至8億美元。 根據臺灣地區「ECFA服務中心」今年4月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臺灣地區在ECFA項下從大陸獲得的關稅減免金額累計超過101億美元,是同期大陸從台灣地區獲得關稅減免金額(約10億美元)的10倍。 可見,大陸的讓利幅度有多大。尤其是關稅稅率直接決定了進口商品的競爭力,通過539項大陸對臺灣的關稅減讓,臺灣的農漁、機械、紡織、化工等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都大大增強。
但是,儘管大陸對臺灣的產品大開「綠燈」,而民進黨當局對大陸的產品卻始終「紅燈」高掛。民進黨上臺前就曾經不斷攻擊ECFA,上臺後更是對大陸採取歧視性貿易限制,嚴重阻礙了ECFA的實施。大陸在此次公佈之前,已經多次向臺灣方面提出相關要求(甚至警告),希望他們能夠糾正錯誤。但是民進黨當局不僅沒有改正,相反還採取了一些變本加厲的挑釁性政策,比如,原來對大陸的限制貨品大概是2400項,但大陸啟動調查之後卻增加到2500多項,還提出了22項所謂「核心技術保護清單」,嚴禁相關企業赴大陸投資及與大陸企業開展合作。同時,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搞「台獨」分裂活動。因為無論是ECFA的簽署還是實施,其前提和基礎就是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在一個中國的框架內才有了ECFA。如果這個前提和基礎不存在了,那麼後面的操作就難以實施。
尤其是5月20日,臺灣地區新的領導人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充斥著「以外謀獨」、「以武謀獨」,包括在兩岸經濟合作層面,也要搞所謂的「脫鉤斷鏈」。可見,民進黨當局這些敵視大陸的政策和挑釁性的錯誤做法,是導致大陸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中止ECFA項下早收清單中部分稅收優惠的根本原因。
必須指出,自2016年民進黨當局在臺灣重新主政以來,一直極力推動「去中國化」的「漸進式台獨」,大陸不忍心因為通過經濟制裁打擊民進黨當局及其「台獨」分裂行徑而傷害到廣大臺灣同胞。但是,如果民進黨當局繼續堅持「一邊一國」或「一中一台」的「台獨」路線,繼續勾連外部勢力抗拒兩岸統一、謀求「台獨」分裂,阻礙國家發展與民族復興,那麼大陸遲早會全部終止ECFA下的產品關稅減讓,並可能採取進一步的經濟措施打擊民進黨當局。
由此,臺灣的廣大民眾及中小企業,不僅不能繼續享受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紅利,還必將為民進黨當局的「台獨」分裂行為與在島內的繼續主政付出更加沉重的代價。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