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因應零碳排新年代!碳排放管理員、建築節能減諮詢師......應運而生

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的海珠國家濕地公園是「城市綠肺」。圖/取自海珠區政府官網
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的海珠國家濕地公園是「城市綠肺」。圖/取自海珠區政府官網

淨零排碳的年代,會激發出哪些新職業?2022年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標出134個綠色職業,約占職業總數的8%;近日《人民日報》實地探訪碳排放管理員、建築節能減排諮詢師、濕地保護修復工程技術人員等3個綠色職業的工作場景。

碳排放管理員主要工作是監測、統計、核查、交易和諮詢企業或事業單位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情況。舉例來說,在火力發電廠最主要的碳排放源就是化石燃料,因此碳排放管理員需要在現場查看燃料輸送、台賬記錄、設備校驗的全過程,並調取系統的底碼資料,以完成統計週期內化石燃料的總消耗量溯源和交叉核對工作,最終確認用於計算企業碳排放量相關資料的準確性。

此外,大陸已有碳資產管理技術有限公司,並自主研發「碳盤查數位化管控系統」,盤查工作要點都「清單化」嵌入系統中。其他工作還包括盤查和記錄電氣計量設備和熱量計量設備上顯示的相關資料,以做為配額核定的基礎參數,這與企業利益直接相關。

碳排放管理員常常必須在熱源集中、相對封閉的電廠裡工作一整天。據受訪者表示,他們需要在每年第一個季度,完成集團公司110多家電廠上一年度的碳排放資料盤查,每天要在電廠裡連續工作8小時以上。

此外,建築節能減排諮詢師是用數位技術為建築物節能減排,除要評估建築及其環境、附屬設備使用能源的情況,接著要提供解決方案,改善建築物的碳排,最後要負責設備的巡檢、報修、養護等。

受訪者是國家電網杭州供電公司的建築節能減排諮詢師,該公司已經以物聯網技術和智慧感知設備,設計了一整套建築物節能降碳的方案,可以「一鍵回應」來智慧精細化控制大樓的空調、照明等。例如,在手機小程式的測試頁面上即時顯示,一樓辦公室空間某一台空調是攝氏24度,但改造方案是要求26度,就可直接在手機上調整。

受訪者2014年研究生畢業後,先是在國家電網杭州供電公司擔任變電站運維、資訊化系統開發、綜合能源、科技項目創新研發等工作,多年技術積累之後成為建築節能減排諮詢師,2年內完成了10餘處建築物的節能減排改造,並認為這項工作「前景大好」。

至於濕地保護修復工程技術人員,其任務是要提升濕地「生物多樣性」。受訪者任職於廣東省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海珠濕地位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心城區,總面積達1100公頃。過去這裡是上萬畝的果園,10年後有了巨大改變成為「城市綠肺」,工作人員表示,要把經年累月的人類農業活動痕跡,以最科學的方式去修復、激發出它原有的濕地功能,通俗來說,就是要想辦法讓濕地裡的果樹「多長鳥,少結果」,和大陸乃至世界其他濕地的情況都不同,只能自己去一點點摸索,這是他們最大的挑戰。

工作人員說,經過不斷嘗試,海珠濕地生物多樣性恢復成效顯著。例如他們為了恢復畫眉野外種群數量,在濕地裡營造了畫眉生境,吸引它們來做巢。前幾年調查時只能偶爾見到一兩隻,經過多年努力,現在每月調查都能發現近百隻。

除此之外,近幾年來海珠濕地的鳥類紀錄從72種增加到197種,昆蟲紀錄從42種提升至738種,近2年連續發現2個全球昆蟲新物種,均以「海珠」命名。2023年,海珠濕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濕地保護修復不是馬上能看到成效的技術,必須久久為功才能有成效,需要得到人們的理解。」受訪者表示,近年來,華南農業大學等已開設相關科系培養對口人才,相信這個職業的發展前景會愈來愈好。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