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會的《海峽論壇》,是兩岸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民間交流盛會,今年主會場仍設在廈門。作為台胞台企登陸家園的「第一站」,廈門這座城市以最前沿姿態先行先試,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進行許多開拓性的實踐,吸引台胞到廈門生活、學習、就業、創業。
《海峽論壇》召開前夕,《中國新聞》自13日起推系列節目《兩岸融合創未來》,甫推出的第一集,以金廈「同城生活圈」加速打造過程中,兩地民眾越來越密不可分的日常生活為主軸。
影片中可見,廈門翔安大嶝島與金門一水相連,最近處僅有千餘米,是大陸離金門最近的地方。見證過「8·23炮戰」的烽火歲月,如今的大嶝,已從戰地最前線,變身為兩岸交流的最前沿。
此外,大嶝的對台市場是大陸首個對台免稅小額商品交易市場,有「不過海,逛台灣」之稱,也是大陸台灣商品最齊全之處。來自台灣嘉義的黃清俊是最早進駐大嶝對台市場的台商之一,從最初經營糧油食品、工藝品小店,發展成台灣免稅商品主題公園,他一路見證了這裡的發展。
身兼廈門台商協會幹事的黃清俊說,金廈就是個生活圈,你貨要進來,人才會跟著來,用大嶝來做類似互通的一個地方。他表示,一個市場啟動了兩岸的生意,而一條航線的開通,把兩地民眾的生活緊緊連在了一起。
來自金門的張陽揚,幾乎每月都會搭乘「金廈」小三通航線往返兩地。他前往一家台商小店說,「我剛好要回金門,我親戚們說核桃很好吃」。他表示,從金門到廈門坐渡輪30分鐘就到了,比坐飛機到台北還要快,不少鄉親願意到廈門過週末,生病問診也首選廈門。目前,張陽揚是廈門長庚醫院的中醫科醫師。
張陽揚說,金門長期以來,醫療資源是非常缺乏的,如果金門未來能和廈門一樣,有急難救助部分的醫療保障,對金門人來講是非常有福
《中國新聞》表示,建設金廈「同城生活圈」已按下快速鍵,廈門市正全力打造與金門之間的基建聯通。目前,坐落大嶝島的翔安國際機場,正如火如荼展開建設;與金門通電、通氣等前期技術準備已基本完成;連接廈門與金門的廈金大橋(廈門段)工程,也取得突破性進展。
廈門路橋工程公司廈金大橋(廈門段)A1標段經理眭文飛說,廈金大橋(廈門段)主線橋力爭與翔安機場同步建成使用,計畫6月底開始首件預製墩台製作,7月開始塔埔路下穿地鐵2號線隧道圍護結構施工。
同時, 透過不斷推進公共服務普遍化、便捷化,落實金門同胞同等待遇。去年底以來,已有多批金門同胞組團辦理居住證。金門籍的鄉親羅建霖說,(辦理速度)非常快, 比我們那邊的速度還快。
另外,金廈兩地年輕人們正過校際交流、文化體育流等多種形式,將彼此的未來緊密地連結在一起。金門大學棒球隊隊長吳祐丞說,很開心可以參訪,更了解廈門的歷史跟文化;金門大學學生張瀞雲表示,這次過來(參加人才對接會)的學生,大概有40個左右,政策部分也都講解得很清楚。
此前,有學者指出,金廈「同城生活圈」既是一種政策願景,又是一個現在進行式的實施路徑。對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一幅基建聯通、產業共興、待遇共用的同城生活畫卷正在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