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某媒體連續2天報導台灣某電視台與大陸官媒合製節目「帶風向」,且有大陸新華社駐點記者趙博全程「盯哨」。對此,銘傳大學廣電系主任杜聖聰表示,相關媒體的報導內容證據力不足,人事時地物通通沒有,不然就是錯誤,點完火、潑完髒水就跑,有沒有想過造成甚麼後果?兩岸關係緊張,但再怎麼樣,都不該整記者。
「陸媒盯哨」新聞引發熱烈討論,並躍居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26日「兩岸政治熱門新聞」首位,有網友留言指出,「執政黨必須盡快處理威權時代留下的壞習慣」、「這麼急喔?講個盯哨就暴跳如雷」等。
對此,杜聖聰質疑相關報導:可以公開告訴大家是哪個電視台?哪個節目和主持人?事實查核中心應該儘速查明真相,若確有其事的話,一定要明快處理;若捕風捉影,要給國人一個交待;此外,如果NCC可以管報紙,會怎麼處理?如果數發部有權審查,會怎麼處理?
杜聖聰表示,假設相關媒體所言屬實,如果,三立電視台錄製新聞時,有NHK記者來「指導」;或是TVBS錄製新聞時,有《紐約時報》記者來「指導」,這一定是違反台灣新聞自由、新聞自主,所屬的單位跟個人都必須受到議處,但是如果沒有呢?
杜聖聰說,該則新聞用「他」而不是「她」,但所指涉的新華社記者趙博是女的,報導顯然沒查證;此外,趙博去了電視台幾次?每次待多久?過程中,有沒有發言?發言內容有沒有對價關係?下了什麼指令?通通不知道;結果,報導就把結論跳到說對方是「指導」、是「盯哨」,證據在哪呢?有查證會寫成這樣嗎?
杜聖聰說,新聞記者都知道,要推論可以、要寫特稿可以,前提是證據力要足夠;證據力不足,沒把握就不要寫,否則就是過度推論,就是別有居心;「這是新聞!不是小說!」有證據,就要辦;沒有證據,透過拼貼、扭曲、臆測,請問該篇報導是要寫給誰看?
杜聖聰說,兩岸雙向新聞交流走到現在是多麼不容易,以前是敵對狀態,由於1991年7月發生「閩獅漁」事件,8月陸媒首次來台採訪;2千年底,扁政府開放大陸媒體來台駐點。
「20多年的努力,被這樣栽贓、潑髒水,馬上退回40年前的戒嚴時期。」杜聖聰感嘆。
杜聖聰說,兩岸兵兇戰危之際,而相關媒體連2天大幅報導這條新聞,有沒有想過會引起誤判?都說兩方交戰「不斬來使」,兩岸關係不好是事實,但無論如何都不該去整對方的新聞記者。
「當記者的人,舉頭三尺有神明啊!」杜聖聰說,媒體圈很小,在兩岸對彼此仇恨值很高的緊張情況下,記者唯一要做的是很準確地、客觀抽離地、價值中立地傳遞消息,不要當點火的那根「火柴」,而且,還點完火柴就跑。
「台灣最自豪的民主自由,前提是媒體要有信度、要有效度,才能凝聚台灣2300萬同胞,否則反而讓境外有心人士更有機可趁。」杜聖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