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專論】藍綠決戰街頭、「小草」缺席 白色群眾動能待檢驗

國會改革法案引發藍綠大對決,但是民眾黨卻主動拒絕參與國民黨的藍鷹行動。圖/取自林金結臉書
國會改革法案引發藍綠大對決,但是民眾黨卻主動拒絕參與國民黨的藍鷹行動。圖/取自林金結臉書

馮寧默/政治大學博士生

 賴清德就職前後,立法院內上演激烈衝突,民進黨試圖阻止國民黨與民眾黨的國會改革法案,院外也爆發街頭運動「青鳥行動」聲援民進黨政治訴求,反對立院「擴權」。國民黨不甘示弱下場組織支持者發起「藍鷹行動」,聲援院內藍委,以「藍鷹封殺青鳥」。

由於國民黨與民眾黨佔立院多數席次,新上任的賴清德因立法院席次未過半,成為少數黨政府。國會改革法案於5月28日通過,民進黨行政院提請覆議,也遭遇滑鐵盧,賴、民進黨團、行政院及監察院都將聲請釋憲,試圖利用憲法解釋權持續這場對決。

 白色群眾力量未進入藍綠街頭對抗場域

 當國會改革法案在立法院內衝突不斷,同時院外一樣熱鬧,弔詭的是,白色力量罕見的缺席了這次街頭運動。白色陣營在這次立院攻防中,雖然主張和國民黨一致,但在具體鬥爭策略上保持獨立,不直接參與國民黨號召的街頭運動。6月21日進行國會改革法案覆議,民眾黨立法黨團總召黃國昌公開表示不會號召支持者上街,理由是拒絕製造社會對立,相當明確地與國民黨的「藍鷹行動」切割,使得友黨處境十分尷尬。

民眾黨主動拒絕參與藍綠陣營街頭運動,或與其立黨之本有一定關係。柯文哲創黨之初,就期待能夠通過民眾黨「解決藍綠惡鬥」、解決社會對立,讓台灣政治回歸理性。這次拒絕參與街頭鬥爭,正好體現了其黨派獨立立場。然而白色陣營缺席場外街頭運動,是否代表白色力量對街頭運動不感興趣?事實並非如此。在2024年總統大選期間,民眾黨發動「萬眾一心、全台小草站出來」串聯運動,共計兵分16路來動員支持者投票;到選前之夜時,柯文哲支持者「小草們」遍佈凱達格蘭大道,支持者年齡層多介於20-40歲之間,民眾黨宣稱當晚參與人數高達35萬。可見在選舉場合,白色力量也期待通過動員群眾的方式,打破了台灣政局兩黨獨大而爭取到選票。

除了選舉時刻,民眾黨也將組織街頭運動放在平時,5月19日賴清德上任前夕,柯文哲發動小草包圍民進黨中央黨部的「519草根決心行動」,以「憲政改革、司法改革、國會改革、媒體改革」為主訴求表達對蔡英文執政的不滿,民眾黨宣稱參與人數多達8000人,顯示小草在選舉過後仍具有一定動能。

那麼為什麼民眾黨拒絕在立法院外與國民黨同台?這背後既有民眾黨「人設」清高的考慮,展現了民眾黨對場外運動的看法,又有著柯文哲、黃國昌認為參與場外街頭運動對覆議結果沒有影響的戰略判斷;反之,如下場參與對支持白色力量的小草們,反而構成心理衝擊。因為,自從去年的藍白合尷尬破局,國會改革法案是藍白首次在立法院的合作,在法案立場上與國民黨合作,就事論事,對外抱持獨立形象,將是回報支持者小草們的高水準交代,滿足了選民對白色力量第三方、超越藍綠、遺世獨立的形象期待。

 白色群眾小草們的動能有待時間檢驗

 另一個理由或與民眾黨目前對群眾運動的驅動能力有關。在民眾黨內,柯文哲以空戰出身,幾次選舉中須採「空轉陸」的選舉策略,即先在社交媒體製造聲量,臨近選舉組織大型地面集會,這種模式與傳統藍綠陸戰的打法不同,採此種模式,顯示街頭運動始終是民眾黨的薄弱環節;而民眾黨最近一次的街頭運動就是519草根決心行動,表面聲勢浩大實則訴求不明,在蔡英文快卸任時手持芭樂,討要個說法,形式大於實質內容。估計大選之前堅定的小草在選後也有流失之嫌,其一是政治熱情消退,青年回歸日常生活;其二則是5月柯文哲曝出多項弊案,主要有北士科、京華城、台智光三大案,嚴重損害了柯文哲清正廉潔的人設,引發部分小草出走。

作為橫空出世的白色力量的民眾黨,始終未能擺脫卡里斯馬(Charismatic)式魅力型領袖模式的框架,弊案會導致魅力型領袖支持者流失。從519草根決心行動到6月國會改革覆議,小草還剩多少人?又有多少願意公開表態被動員?在運動發聲前都是不可測的未知數。對於民眾黨來說,比起做一件力有未逮的街頭運動,將注意力聚焦在立法院內,聚焦於法案的程序正義,要比聚焦於場外街頭運動,成本更低而且審慎穩健。至於未來白色力量支持者的能動性,到底有多少,還有待時間檢驗。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