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報導,2023年中國的風力發電機專利競爭力首次躍居全球首位,超越了擁有歐洲最大企業維斯塔斯(Vestas)的丹麥。中國企業正以有助於削減成本的「風車大型化」來提高技術能力,目前已達到全球的6成份額且可望進一步擴大。繼太陽能面板之後,中國在風力發電機領域也在加強價格攻勢,逼得美歐對其相關產業開始採取保護措施。
國際能源署(IEA)數據顯示,風力發電的電源比重將從2022年的7%提升到2030年的15%。與夜間無法運轉的太陽能相比,風電可以穩定發電,因此被視為再生能源的「王牌」。
日經新聞委託專利調查公司Patent Result統計了風力發電機的相關專利,從2015年至今年4月底公開的16萬9822件專利,根據國際申請的有無及競爭對手的關注度等,評估其競爭力。
調查結果發現,2005年以後中國的風電申請件數超過德國和日本,位居首位,甚至有好幾年的年度申請件數超過其他國家10倍。中國2023年的風電專利競爭力首次超過丹麥,占據首位。
專利申請數量多,意味著重視研發,有助於提高未來産品的競爭力。日本九州大學教授胡長洪指出:「此前歐洲廠商相關研發一直領先,中國製造商從歐廠獲得零部件和技術,目前自產率已達約9成。」
中國企業的研發主要致力於風車的大型化。如果能增加每座發電機的輸出功率、減少設置台數,即可降低建設和維護費用。中國的最大民營風力發電機製造商明陽智慧,預計在2025年開發出全球最大的22萬億瓦風車。
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統計顯示,2023年世界新開發的風力發電(116吉瓦)中,中國占到65%,大部分採用了其本國製造的發電機。從累計裝機容量來看,中國也達到4成,超過美國和歐洲,成為全球最大市場。
中國製造的成本競爭力也很強。美國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 NEF)統計顯示,2023年7至12月中國企業的渦輪機(動力設備)是每萬億瓦30萬美元,僅約國外企業的1/3。
中國再生能源學會統計顯示,2023年中國風力渦輪機的出口按裝機容量計算達到3.6吉瓦,比上年增加了6成。與太陽能面板一樣,中國企業利用巨大的本國市場提高成本競爭力,增加出口。
風力發電機來的核心組件是風力渦輪機,零件數量多達2萬個,對相關産業的拉動效應比太陽能光電面板更大。美、歐國家正努力保護區域內的相關產業。
日經新聞表示,日本提出「到2040年海上風電供應鏈的國內採購比例須達6成」的政策目標。不過隨著三菱重工和日立製作所退出風車製造,不得不依賴海外,日本要培養風電零部件和材料等領域的産業將成為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