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戰爭風險多大?美學者:從大陸外匯存底等3指標可見

美籍華裔政治學者裴敏欣認為,若要知道北京何時發動武統,可從中國在西方金融機構的外匯存底水準、戰略儲糧和石油儲量看出端倪。圖為位在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的石油儲備庫。圖/取自中新網
美籍華裔政治學者裴敏欣認為,若要知道北京何時發動武統,可從中國在西方金融機構的外匯存底水準、戰略儲糧和石油儲量看出端倪。圖為位在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的石油儲備庫。圖/取自中新網

針對台海局勢,近日,美籍華裔政治學者裴敏欣在「彭博觀點」(Bloomberg Opinion)撰文指出,若要知道北京何時發動武統,可從中國在西方金融機構的外匯存底水準、戰略儲糧和石油儲量看出端倪。

文章提到,中國從俄烏戰爭中學到的教訓,就是俄羅斯總統普丁的準備有多麼不完善,即使在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後,花了8年加強經濟,但仍暴露出許多嚴重漏洞。如戰爭前夕,俄羅斯將約佔其外匯存底總額一半的3000億美元存入西方金融機構,但很快就遭凍結。普丁受到閃電戰勝利的樂觀假設蒙蔽,沒有儲備足夠的炮彈或武器零件來發動持久的消耗戰。

《香港01》引述裴敏欣表示,中國領導階層不太可能犯下同樣錯誤。為讓中國在中美可能的曠日持久的衝突中處於更有利位置,他們將特別關注3項自給自足的指標,分別是中國在西方金融機構持有的外匯存底水準、戰略糧食儲備和石油儲量。任何戰爭爆發前,預計中方都會減少承受西方金融壓力的風險,拋售美國公債,並用所得資金購買黃金或其他美國無法掌控的資產;同時可能拋售持有的歐元、日圓和英鎊。

目前中國持有的美國公債,已從20181月底,即中美貿易戰開始前的1.17兆美元,縮減至略高於7700億美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導致中國減少持有美債,轉而購買黃金。經濟下滑也導致人民幣貶值,故中國不需購買美債來阻止人民幣升值。但這些數字反映的是逐漸下降,非急遽下降。一旦中國在很短時間內拋售大部分資產,那麼台海戰爭可能一觸即發。

另方面,在2000年,中國94%糧食生產供應來自國內,但這比例在2020年下降至66%,意味中國約三分一的需求依賴進口。在重大衝突期間,美國海軍可能切斷中國的貿易路線。這也是為何中國政府在3月宣布糧食自給自足為首要任務。雖然目前尚不清楚糧食自給率需達到多高,才能讓中共領導人放心,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比例需遠高於66%

中國糧食生產供應量下降,促使官方不斷呼籲自給比例應高於66%,圖為中儲糧昆昌直屬糧庫。圖/取自央廣網

中國糧食生產供應量下降,促使官方不斷呼籲自給比例應高於66%,圖為中儲糧昆昌直屬糧庫。圖/取自央廣網

同樣,一旦戰爭爆發,美國可能會阻斷中國透過海運進口石油。今年1月,包括商業庫存和政府儲備的中國原油庫存總量為9.34億桶,足以滿足約兩個月的消耗量。如果想打仗,中方顯然需要建立這些儲備。

文章指出,所有這一切都意味中方將早早表明其意圖,但即便如此,在中國大幅減持美債前,不太可能引發衝突,因此目前台灣爆發全面戰爭的可能性很低。但更迫切的危險,會是意外的衝突,源於北京、華府或台灣方面的誤判或挑釁的危機,各方應為此做好準備,並致力防止。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