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聲/台大商研所兼任教授
日前分享介紹了在科技與創業圈裡,一個高頻的名詞High Agency(高能動性),這是由創業家及作家George Mack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的!個人綜整一些網路文章對高能動性者行為特徵的討論,認為:高能動性不是一種性格標籤,而是一種可以識別、培養並通過實踐不斷強化的思維方式與行動能力,是具有高能量、優秀人才的畫像!他們的特點是:在面對外部世界的不確定性和組織內部系統的阻力時,能夠主動提出問題、重構問題與目標,並持續在實做中,反思、複盤,透過反饋閉環的學習而持續精進。這種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獨立思辨的認知模式及能力,在GAI新時代將越趨重要。
『識人』對每個人都非常重要!企業用人基本上要先會『識人』!並且要將之『制度化』,落實在企業日常的運營管理中!這不僅是對HR人員而言,包含管理者、員工都要能辨識高能動性及低能動性行為的特徵,作為企業追求高績效的基本!
『識人』的一個重要關鍵就是辨識一個人是否個『自以為是』!這類人有許多行為特徵:喜歡自我表述,人際溝通時只顧自說自話,少能夠傾聽他人想法,有如演講,他的溝通方式不是交流分享,而是告知!一個背後動機是自我展示或炫耀!溝通的意義在分享、交流並能激發創意、生命火花!與這類人溝通是痛苦的!受到的是聲音、噪音的轟炸,而不是訊息、經驗、知識的交流!缺乏耐心的我,通常選擇快速離開這樣的情境或這類人!讓自己的情緒、心情能夠保持寧靜!這是我選擇的作法!若你想要鍛煉自己的傾聽耐心,當然也可以從中學習的!
低能動性者的認知思維存在著或隱藏著許多特點:
1、 迷信權威及追求完美;崇拜英雄偉人,把他們視為是『完人』、『超人』或『神人』!如果有興趣,可以去閱讀所崇拜的偉人他們的傳記,你將會發現:現實世界的『偉人』也是『平凡人』!他們的人生同樣會經歷著各種起伏!有人生低潮,跌落困境、歷經人生低谷!甚至焦慮、憂鬱或想過要自殺!如茶王李瑞河、華為任正非、余東來…等,沒有例外,幾乎每個偉人都有同樣的生命歷練!但最終他們都能從低谷爬出來!把先前的人生苦難、磨難化為成功的養分!世界上,沒有完人、超人、神人!有的是不一樣的認知思維模式與高能動性、韌性﹑堅毅和不服輸、想贏的態度!
2、 重視教條式、儀式化的行為;言語中有許多『應該』、『必須』…,而且堅信不疑,不容挑戰;低能動性者極度追求完美!把完美作為識人、評價人的鐵規,過度在意一般人的缺陷,這類人對自己缺乏自信,常覺得自己的不完美而焦慮、不自在!
3、 『二元化』的認知思維:『對錯』、「黑白」、『是非』分明!他們非常渴望被人喜歡、被社會接受,融入團體;亦即,他們非常在意討好別人!好像是為別人而活,忘了自己是誰!不敢作自己!這類人永遠無法活出自己!他們會隱藏自己的與眾不同,刻意表現得“正常”、符合別人的期待!只為獲得群體的接納與好感。但結果是,人們根本不記住你的“正常”表現,甚至被遺忘;而一些勇於表現個人真誠與特點的人,或許對這類人而言,是“非正常的”或古怪、歧異的行為,短期可能會讓人質疑、不解,但卻會成為別人講述你時,成為最精彩的故事素材。能有個人的獨特與故事性!這種體驗,也成為當前社會,不論是領導或行銷中,一項非常重要的講故事、引發共鳴的體驗價值!這也反映著『正常』與『非正常』間存在的悖論!何著是對的?值得我們深思!
4、 低能動性者偏好追求或迷信、盲從『主流』說法,不明就理!其理由是:因為大家都這麼說、這麼相信!是當前的主流!大家說的一定都對嗎?我相信大家都有許多不同的經驗!他們習慣先看資訊內容有沒有熱度,再決定值不值得看!而高能動性的人卻是關心資訊內容本身是否有價值,他們對行業發展趨勢有敏銳的嗅覺,並能夠以此分享及引領團隊創新,搶佔市場先機。
除了這之外,我們還可以列出許多其他具體的行為現象。包含之前所述的『自以為是』的特點。或許好友們有興趣,我們可以共同來羅列編織一張列表,蒐集整理高能動性者與低能動性者的行為特點,這可以讓我們共同學習,以追求活好自己、活出幸福人生的目標與意義!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