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少子化問題,行政院今(18)日通過三大育兒新方案「好孕3方案」,包括每名新生兒統一生育補助、人工生殖補助及醫療性凍卵補助,其中,中央將統一補貼每名新生兒10萬元,雙胞胎則按比例給付,預計自2026年元旦起正式上路。專家認為,高房價、物價上漲及養育照顧困難等問題仍無解,不想生的人還是不想生;媒體人黃揚明也說,與其發錢,不如檢討為何現代父母不想生養、改善育兒環境、高房價低薪等結構問題。
行政院今日通過三大育兒新方案,包括「生育補助」、「人工生殖補助」與「醫療性凍卵補助」;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17日指出,其中生育給付部分將由中央統一補貼至10萬元,雙胞胎將按比例給予,將可「中央+地方」兩邊都領,預計2026年元旦上路。至於醫療性凍卵補助對象為28至40歲女性,若因乳癌、血液疾病、淋巴瘤或骨髓瘤等治療可能導致卵巢功能受損,可經專業醫師評估後申請。
對此,茂盛醫院創辦人、不孕症治療權威教授李茂盛認為,少子化問題複雜,提高人工生殖補助費用,雖然不無小補,但現行高房價、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及養育照顧困難等問題仍是無解,不想生的人還是不想生。再者房價過高,也影響生育意願。
黃揚明今日也在臉書發文表示,與其發錢,不如檢討為何現代父母不想生養、改善育兒環境、高房價低薪等結構問題。對真的有意願生子的家庭,這10萬元當然不無小補,但對本來就沒意願的夫妻而言,要為了10萬元改變態度,非常困難。
黃揚明指出,我國無論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開始實施生育津貼、保險生育給付等政策後,長期生育率並未增加,可知發錢本就無助於提升生育率,只是對有意願生育家庭的一種慰藉而已。
貼文下方的網友留言表示,「少子化很多原因,主要是經濟負擔,M型社會,中產階級變少很多」、「改善結構性問題談何容易?光是一個高房價就無法下跌了啊!房價泡沫化連日本都承擔不起」、「10萬補助一胎
然後被低薪、高物價、高房價、高車價、高國旅費卡死一輩子」、「有政府會撒錢:政策都是補貼,
看不到長遠建設」、「10萬,買十次菜就沒了」、「生育津貼對於生育率完全沒幫助,全世界都一樣,只是發錢是最簡單的政策,應付交代用的」。
隨著最新的育兒政策曝光,社群上也有不少討論聲音,有網友表示,「10萬可以養多久?」、「政策買支持度?政策買票?」、「一個新生兒10萬能花幾個月?坐月子中心都不夠」、「永遠不知道問題出在哪」、「生一胎補助10萬元--20歲前國家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