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戰是台海戰爭縮影 中共陸軍已成為「能跳舞的大象」

2017年7月30日,共軍建軍90週年閱兵在內蒙古朱日和基地舉行。圖/取自新華社
2017年7月30日,共軍建軍90週年閱兵在內蒙古朱日和基地舉行。圖/取自新華社

中共陸軍人數將近百萬,是全世界最大的陸軍,過去長期被外界認為裝備欠佳,因而被戲稱「小米加步槍」。但習近平接掌中共中央軍委主席13年來,中共陸軍的裝備、訓練,特別是聯合作戰的實力已經大幅躍升,成為一隻「能跳舞的大象」。

5月爆發的印巴空戰,巴基斯坦空軍單機性能雖不及印度空軍,但接受中共訓練的巴國空軍卻透過聯合指揮,重創印軍。因此,共軍聯合作戰實力值得台灣關注。

日前送抵立法院的最新《中共軍力報告書》即提及,中共陸軍依「機動作戰、立體攻防」戰略要求,著眼部隊訓練實戰化、主戰裝備訊息化及師資人才專業化等任務,研改及列裝各型戰甲車、火砲、直升機及無人裝備等,加速建構裝備系統相容,以達成軍、兵種間戰場資訊共享,提升全軍聯合作戰戰力。

共軍99式主戰坦克。圖/取自中國軍網

共軍99式主戰坦克。圖/取自中國軍網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將於20日舉行,中共中央軍委機關報《解放軍報》9日起開始刊文宣傳十四五建軍的成績,13日的刊文則是介紹陸軍聯合作戰的訓練成效。

首先是主戰坦克,目前裝備光學、紅外線和雷達感測器,能遠距離、無死角感知戰場態勢,特別是透過聯合指揮系統還能呼叫其他軍兵種配屬力量提供支援,共同殲敵,報導形容是:「戰車共戰鷹一色,炮彈與導彈齊飛。」

而從北京九三閱兵展示的新型坦克也證明上述報導並非虛假。99B坦克即具有高度整合資訊情報的能力,可有效提升聯合作戰、多重火力打擊等高強度作戰要求;同時出場的新型100式坦克和100型支援坦克,則以自動化(智能化)、協同作戰能力見長,能靈活調配地面火力。

100式系列坦克9月預演期間被民眾首次捕捉到時,一度被認為是尚未亮相的ZTZ-201中型坦克,這型坦克可能搭載相位陣列雷達、主動防禦系統(APS)等。

配屬共軍陸航旅的武直10。圖/取自中國軍網

配屬共軍陸航旅的武直10。圖/取自中國軍網

《解放軍報》上述宣傳文章也提到,「深秋濱海」,某陸航旅飛行員杜潞正駕機進行海上訓練,而且,訓練場景「從世界屋脊到大漠戈壁,從賀蘭山麓到萬里海疆」;據杜潞表示,根據「機動作戰、立體攻防」的訓練要求,這些年,他和戰友們的練兵航跡延伸得越來越遠。

目前,共軍陸航的主戰武器是武直10,這型攻擊直升機已經多次現身台海,最近一次是9月2日,加拿大皇家海軍哈利法克斯級護衛艦「魁北克號」(HMCS Ville de Québec, FFH 332)與澳洲皇家海軍荷巴特級防空驅逐艦「布里斯本號」(HMAS Brisbane, DDG 41)編隊,沿台灣海峽中線以東北上時,就與武直10近距離接觸。

配屬共軍裝甲部隊的無人機。圖/取自中國軍網

配屬共軍裝甲部隊的無人機。圖/取自中國軍網

上述報導還提到,過去5年,越來越多的新型裝備列裝部隊,編制崗位更加細化,一批新兵種、新專業相繼誕生,其中包括不久前出現在九三閱兵場的某新型火箭炮,而了解就是191遠程火箭炮。191遠程火箭炮可發射750毫米戰術彈道飛彈,最大射程達到500公里,其機動性高,搭載越野車底盤,可快速轉移陣地;可快速裝填,發射完畢後,可整體更換已裝填好的發射箱,縮短火力間隔時間。

專家研判,2019年,在中共建國70週年閱兵式亮相的191遠程火箭炮能有效打擊台灣重要軍事目標,如機場、港口、雷達站;2022年,191遠程火箭首次參與東部戰區在台灣周邊的聯合火力打擊演訓。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