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年,拿破崙(Napoleon Bonaparte)率領的法國「大軍團」(Grande Armée)自俄羅斯敗退,這場災難性的行動揭開拿破崙帝國衰亡的序幕。當時這支50多萬人的大軍,約有30萬人葬身途中。科學家近期從亂葬坑中13名法兵牙齒提取DNA,首次發現兩種病原體,顯示當年除了酷寒、飢餓外,還有多重傳染病在軍中蔓延。為揭開拿破崙大軍覆滅的醫學真相提供新線索。
路透報導,這項刊登於《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的一項最新研究,從13名埋葬於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亂葬坑內的法軍士兵牙齒中提取DNA,並首次發現過去未被記錄的兩種病原體。
研究顯示,導致副傷寒(paratyphoid fever)與虱傳回歸熱(louse-borne relapsing fever)的細菌曾在軍中蔓延,加上先前已知的其他疾病,說明士兵在極端寒冷、飢餓與疲憊下,仍被多重感染侵襲。
這處維爾紐斯遺址於2001年發現,估計葬有約2000至3000名拿破崙軍人。
巴黎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 Pasteur)微生物古基因組學部門負責人、該研究資深作者拉斯科凡(Nicolás Rascovan)指出:「維爾紐斯是1812年撤退路線的重要中途站。許多士兵筋疲力盡、飢餓且染病,大批人員死於當地並被迅速埋入亂葬坑中。」
他補充說:「過去研究多著重在寒冷、飢餓與斑疹傷寒,我們的結果則顯示,副傷寒與虱傳回歸熱同樣存在,並可能加劇士兵虛弱與死亡。」
副傷寒主要透過受污染食物或水傳播,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腹痛、腹瀉或便祕、虛弱與皮疹;而這次發現的回歸熱則由體虱傳染,症狀為反覆高燒、頭痛、肌肉疼痛與虛弱。在這項研究中,13名士兵中有4人驗出副傷寒菌,2人驗出回歸熱菌,這些症狀與當時歷史記載的撤退病情相符。
早在2006年,另一項針對同一墓地35名士兵DNA的研究,已發現導致斑疹傷寒(typhus)與戰壕熱(trench fever)的病原體。此次研究未偵測到這兩種疾病。
拿破崙在1812年揮兵入侵俄羅斯,但隨著補給中斷、俄軍展開反攻,加上嚴冬肆虐,戰局迅速瓦解,他最終被迫撤退。新發現讓法軍潰退的歷史更具層次,顯示當時不是單一疾病流行,而是多種傳染病交錯蔓延。雖然研究未能確定這些新發現的病原體是否在全軍廣泛流行,但揭示法軍撤退過程中醫療狀況的複雜性。
拉斯科凡指出:「古代DNA技術能辨識出過去僅憑症狀無法確定的感染。多種經由不同途徑傳播的病原體同時出現,反映當時衛生條件極為惡劣。未來若能擴大研究範圍與樣本數,將有助於更完整重建1812年的疾病樣貌。」
該研究同時展示古代DNA分析技術的進步,如何為歷史事件帶來新解。
拉斯科凡說:「古代DNA研究讓我們得以直接驗證歷史假設,為傳統敘事提供可確認或修正的實證依據。經過嚴格驗證的基因分析能揭示當時存在哪些病原體、它們如何演化與延續、又如何傳播,協助歷史學家與科學家更準確地重建那場複雜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