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骨髓移植先驅陳耀昌辭世:一生點亮黑暗的燭光熄了

名醫、作家陳耀昌(圖)17日辭世,享壽76歲。圖/取自陳耀昌臉書
名醫、作家陳耀昌(圖)17日辭世,享壽76歲。圖/取自陳耀昌臉書

台灣骨髓移植先驅、血液腫瘤醫學權威陳耀昌今(17)日清晨在台大醫院病逝,享壽76歲。他生前常勉勵年輕醫師、朋友:「與其詛咒四周黑暗,不如點亮一根蠟燭。」台大法醫學研究所所長翁德怡在臉書寫下:「最敬愛的陳教授過世了,感到萬分不捨」,醫師林恆立也說,陳醫師在家人陪伴下安詳離世,停下了所有的辛勞。

陳耀昌在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任職逾30年,1983年領導團隊完成台灣第一例骨髓移植手術,改寫國內血液疾病治療史。他後續推動異體移植、骨髓保存技術,引進國際標準,也是推動台灣建立骨髓捐贈資料庫的早期關鍵人物。

醫界指出,陳耀昌對病患的堅持與對制度的推動,使台灣從移植落後國家逐步躋身國際先進行列。除臨床醫療外,他長期投入醫療外交與人才培訓,多次赴越南、馬來西亞協助建置骨髓移植中心,為台灣醫學的進步努力。多位醫師表示,他在病房與教學場合始終保持耐心與嚴謹,是許多血液腫瘤科新生代的啟蒙者。

陳耀昌同時活躍於文學領域,著有《傀儡花》《福爾摩沙三族記》等作品,結合族群史與台灣近代脈絡,引起廣泛討論。《傀儡花》後被改編為電視劇《斯卡羅》,更提升台灣南部歷史的社會能見度。他曾經表示,自己擁有西拉雅族(平埔族的一族)與荷蘭人血統,長年關注族群議題,是少數能跨越醫療與文史兩界的作者。

陳耀昌逝世後,其臉書湧入病友、讀者與醫界後輩留言,感謝他在最艱難的時刻給予希望。有病友留言說:「若沒有陳教授,我家人不可能活下來。」也有網友表示:「謝謝你用一生點亮無數人的燭光。」許多同事回憶,他在教學時最常提醒後輩:「醫生的任務不是抱怨制度,而是讓病患多一分機會。」

台大醫院方面,對於陳耀昌辭世表示哀悼之外,並尊重家屬意願低調處理後事。醫界也正在籌備追思座談,希望整理他多年留下的醫療制度、學術著作與訪談紀錄,以作為後輩典範。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