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同專欄】為何英國大選如此平順?

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英國和美國都是西方兩大重要國家,也都有大選,可是在大選方面卻相當不同。美國的大選費時相當久,候選人必須得到大量金主的幫助。大選也常常使美國人熱血沸騰,川普選敗以後,還有人衝進議會大樓,想設法使得選舉無效。但是英國大選只有大約一個月的競選時間,選後也沒有狂歡。原因何在?

美國是總統制,英國是內閣制,總統不僅是國家元首,也是政府的負責人。英國的首相並不是元首,可是他是政府的負責人。英國人不能選首相,他們投票是投給當地的議員。英國目前的兩大政黨是保守黨和工黨,國會中議員占多數的政黨就是執政黨,執政黨的黨魁就是首相。

 英國的制度是選黨不選人的,所以英國的選舉不會耗費太多金錢,因為每一位議員只要在他的選區拉票就可以了。英國人不太顧及對議員候選人的好惡,他們在乎的是要選哪一個政黨。這次工黨得到壓倒性的多數票,首相也就是工黨黨魁了。

前任首相必須向國王請辭,他進入白金漢宮的時候,可以乘坐政府提供的汽車,離開的時候就要乘坐自己事先準備好的私家汽車。前任首相蘇納克是個百萬富翁,說不定私家車比政府的車還要好,總不至於要打電話叫計程車吧。

新任首相也要進宮得到國王的祝褔,嚴格說來,他是國王任命的。其實國王也不能任命其他人。

新的國會開會,有隆重的儀式,有趣的是,仍然由國王親自主持。查爾斯三世要穿上華麗的禮服,拿著權杖,乘坐馬車,在馬隊的護衛之下進入國會。但是到達大廳時,卻會發現大廳的門是關著的,國王的部下必須敲門三次,大門才打開。這個規矩是為了要告訴國王,大權並不在國王,而是在議會。可是國王坐上王座以後會說,請我的議員來開會。其實這些議員都是老百姓選的。

國王會發表政策演說,述說新國會的新政策,但是這篇演講卻是首相寫的,他只能唸稿子而已,不能修改任何一個字。

英國國會非常小,執政黨和在野黨分開兩邊坐,首相和在野黨領袖分別有一個座位可以發表演說。他們中間有一個距離,據說這個距離是比最長的劍還要長一點,以避免雙方一時衝動而用劍殺死對方。

英國國會議員投票採取走出議會大廳,贊成的議員走某一個門,反對的議員走另一個門,有人會計票。這個辦法也維持已久。

英國國會的議長是議員選出來的,一旦擔任議長,就不能對任何政治議題發言,要確保中立地位。議長的地位是相當高的,在國家重要儀式的座位上,他的座位高於首相,因為他的任務非常神聖,他要保持國會在安定的情況下舉行。他如果發現某一位議員行為不當,可以請他離開。

我們常常聽說三權分立或者五權分立,英國其實沒有三權分立,因為英國的部長都是由議員擔任的,偶爾會有例外。雖然行政和立法沒有分開,但是英國國會有在野黨,國家的行政部門還是會受到監督的。

英國人在政治方面是比較冷酷的,邱吉爾在德國投降的那一天得到一個殊榮,可以和國王一起出現在白金漢宮的陽台接受萬民歡呼。因為是首相是從來不出現在白金漢宮的陽台上,畢竟他不是國家元首。邱吉爾發現老百姓只會對國王歡呼,沒有人對他歡呼。雖然他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替英國做了很多事,但大戰一結束,他就被迫下台。當時他在外國開會,趕快趕回來。英國人是一個不崇拜政客的民族,也許他們會對某一位政客有些好感,但他們仍然認為可以對政客「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還有一個值得大家注意的事,歐洲各國都有極端右派的崛起,可是英國沒有。這是什麽原因,值得我們研究的。

我們國人太注意美國的政治。其實歐洲都是內閣制的,法國是唯一的例外,實行的是雙首長制,他們學了我們國家。內閣制當然也有其缺點,但是歐洲國家相當富強,我們國人至少要知道內閣制是怎麼一回事。

最後我要告訴各位一個輕鬆的事,有一部電影「查爾斯三世」說伊莉莎白一世去世,查爾斯成為英國國王。但他不甘心做一個虛位國王,有一次他反對國會所通過的一個議案,他居然進入國會,宣布要解散國會。他引用一個幾百年前的案例,原來歷史上有一位國王曾經解散過國會的,所以他認為自己有這個權力。議長慌做一團,但是他和一些歷史學家討論過後,承認國王的確有此權力,國會因此被解散,英國出現大混亂,最後威廉王子逼宮,要求爸爸下台,由他來做國王。這個電影有點胡扯,但也還是有趣。

※轉載李家同教授臉書※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