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寧默/政治大學博士生
日前台灣最重磅的政治新聞,莫過於海基會前董事長鄭文燦遭收押禁見,成為賴清德任內最快落馬的政治人物。鄭文燦的收押對剛剛交出權力手杖的蔡英文而言,無疑構成了重大打擊,賴清德不留情面整頓英系大將,肅清貪污速度之快讓人咋舌,與蔡英文的弱勢領袖形象構成鮮明對比。
鄭文燦案對賴清德來說意味著什麼?對民進黨又具有哪些影響?從賴清德的立場出發,鄭文燦涉嫌貪污事實,法院與地檢署均表示有所認定,才會收押禁見。可見鄭確有貪污重大嫌疑,即使賴清德有打擊異己、清算英系的考慮,鄭案肯定有相應的法律依據。三次開庭羈押顯示了賴清德的決心,至於這種決心傳遞出來的訊號外界可以如何解讀?
賴清德整肅英系支持者和不支持者都增加
台灣民意基金會發佈的民調顯示,接近半數民眾支持或非常支持賴清德的施政,大約三分之一的民眾不支持其對台灣事務和人士的處理方式,民調是在鄭文燦案爆發後進行,自然鄭案也成為受訪者考慮的重點。比較鄭案爆發前後,賴清德的支持率和不支持率都有所增加,其中支持率上升1.7%,不支持者上升5.6%,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認為賴清德「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鄭文燦案對賴清德整體影響不大。
上任不到50天即鐵腕整肅貪污、打擊英系勢力,顯示了賴清德富有很強的進取特質。鄭案是否真的影響不大?筆者認為民調背後另有深意,例如支持率和不支持率均上升,顯示了政治極化現象(political polarization)加劇,支持者和反對者向著天平兩端靠攏,搖擺選民減少,也體現出了賴清德開始拋棄剛剛當選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特質,開始突出個人執政風格,製造穩定的支持群體,從「為廣義的選民負責」逐漸過度到「只為鐵桿支持者負責」。
賴清德是如何打造執政的穩定性,筆者認為可以從「超穩定結構」這一理念入手,這一歷史社會學理論認為農民經濟、官僚係統和儒家思想三者相互耦合,遏制了傳統封建社會的自發分裂傾向,鞏固了現有政治結構和王朝的穩定。賴清德如果需要打造此種穩定結構,也需要從經濟、政治領域和思維方式入手。
賴藉打貪、整肅異己、台獨路線等鞏固自己超穩結構
首先就經濟領域,蔡英文時代提出新南向,台積電赴美擴廠等一系列舉動體現了台灣經濟試圖與中國大陸脫鉤,貿易戰和大陸的內部結構調整加速了這一進度。2023年數據顯示,對大陸的出口占台灣出口總額降至35.2%,2024年1~4月台灣面向中國大陸的出口占到總體的30.7%,創下過去22年來的同期新低。即使對賴清德而言這一比例仍舊很高,但嘗試脫鉤的趨勢已然形成。
其次是政治領域,賴清德接任蔡英文,背靠民進黨,民進黨在青年群體中的支持率不言而喻,即使遭受了一些來自白色力量的挑戰,其根基仍舊根深蒂固。民進黨深耕高中、大學學生社團群體,熱衷於吸收年輕人並給予資源和位置,這一點和國民黨老齡化形成鮮明對比,民進黨能夠持續為賴清德提供必要的資源和支持者。
再者是意識形態領域,賴清德接替蔡英文,繼續走在尋求台灣獨立的道路上,從教科書「去中國化」到種種與大陸脫鉤,台獨這一意識形態在台灣社會已然具有一定根基。這個時代青年群體承受了更多經濟和社會壓力,容易遭受煽動蠱惑,民進黨成功地製造了一整套意識形態話語體系,讓不滿現狀的年輕人深信不疑;反過來,執政者可以繼續製造危機、販賣焦慮催生支持以鞏固執政,可以說台獨意識形態在賴清德的政治鞏固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最後,賴清德具有比較鮮明的個人特質,符合魅力型權威的特質(Charismatic authority),賴清德上台後表現對中國大陸十分強硬的態度,鐵腕肅貪整頓前朝吏治,雖然流失了5.6%的支持率,不過此舉鞏固了鐵桿粉絲,更讓20-24歲青年支持率衝高至63.1%。此外無論是賴清德的醫生經歷,還是其新北萬里區礦工的家庭出身,都為其增加青年群體的「路人緣」,特別是年幼喪父勵志考取台灣大學的經歷,容易成為打動年輕人的「感情牌」,成為塑造賴清德魅力型權威的關鍵。
綜上所述,賴清德「超穩定結構」已然形成,然而是否堅不可摧,支持率是否會有波動?什麼時候會遭遇重大衝擊?「超穩定結構」理論中打破該結構的力量主要來自外界,藍白勢力、美國的戰略和中國大陸統一的決心,都會成為打破這種穩定結構的外部力量;與此同時,對一個鮮活的個人和有機的政治團體而言,賴清德的個人身心、健康狀態;民進黨的運作機制都會影響到賴氏結構的穩定。畢竟對於賴清德而言,整肅鄭文燦貪腐也是肅清下屆選舉的勁敵,但更難控制的是台海環境4年後是否還一切如常,一味對中國大陸強硬,走在台獨的道路上,台灣的前途是否如其預想的那般稱心、順遂呢?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