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仲/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淡江戰略所兼任助理教授
國軍漢光40號演習實兵操演已於7月22日正式展開,演練重點除首次實施的「演習狀況不預先公布、由統裁部臨時下達」外,另一個就是「去中心化指揮管制」,以驗證國軍近年在建構「分散式指揮管制機制」方面的成效。
為何需要「去中心化」
國軍在1995年至1996年的臺海飛彈危機後,為提升聯合作戰效能,以「博勝」為代號,透過軍售向美國採購Link-16數據鏈系統,以納入國軍指管通資情監偵(C4ISR)系統,讓位於衡山指揮所(以下簡稱衡指所)的國軍聯合作戰指揮中心,不僅能匯集國軍主要感測系統所偵獲的共軍動態訊息,也能和國軍十大戰略執行單位的指揮系統形成戰場共同圖像,並進行情資即時交換,同步進行聯合作戰指揮管制。
當「博勝」案於2010年完成後,國軍聯合作戰指揮效能與戰場管理能力大幅提升,例如衡指所無論是傳遞重要作戰情資,或下達指令至空軍在空之F-16戰機、海軍各主力水面艦與陸軍軍團指揮部所需時間,由以前的4小時縮短為幾秒之內。衡指所在必要時,甚至可依據E-2T預警機或海軍基隆級驅逐艦所提供的共軍戰機目標資訊,第一時間分享給在空的F-16戰機;讓後者可在不開啟自身雷達、不暴露自身位置的狀況下,從百公里外用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發動攻擊。
然而,鑒於衡指所的樞紐地位,當共軍遠距精準打擊能力快速成長後,衡指所與若干重要的C4ISR關鍵節點,就成為共軍武力犯臺時,於開戰之初就務必運用「聯合火力打擊作戰」設法摘除的「首戰關鍵目標」;藉以產生「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破壞、甚至癱瘓國軍聯合作戰指揮體系的效能。
面對共軍在「聯合火力打擊作戰」能量的明顯成長,如何確保戰時聯合作戰指揮體系的效能,避免在共軍一擊之下即被癱瘓,就成為當務之急;使「去中心化指揮管制」,成為近年國軍建軍備戰的重要課題。
「去中心化」之意義
所謂的「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採取各種手段來保護原本「單一中心」的功能,克服現代化聯合作戰體系「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弱點。
「去中心化」的概念來自網際網路,指在一個擁有眾多關聯節點的系統中,沒有絕對、固定的中心節點存在,每個節點都可成為中心,但這些中心都是階段性、非強制性的。這種節點與節點間體現為平等開放的系統結構,稱為「去中心化」;至於「中心化」則強調系統中存在中心,中心決定節點,節點必須依賴中心。
依照中共《解放軍報》的比喻,傳統的「中心化」組織如同蜘蛛,智力集中在大腦,只要把蜘蛛的頭部摘除,蜘蛛就會死亡;而「去中心化」組織則如同沒有頭部的海星,其智能分布在身體各處,就算切掉一部分,其他部分仍能繼續存活,且行動能力不會受到明顯的影響,使殺死海星遠比殺死蜘蛛困難得多。
換言之,如果能將聯合作戰指揮體系的中心功能分散到整個作戰體系中,形成如同海星的體系,就能讓對手找不到可在一擊之下,癱瘓整個體系的目標,化解傳統聯合作戰架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結構性弱點。
近年國軍指管系統「去中心化」之主要模式
要做到聯合作戰指揮體系的「去中心化」,理論上最好能將衡指所的中心功能,分散到數個可彼此自動接替任務的「次中心」上;使得就算某個「次中心」受損,其他「次中心」也能自動調整分工狀況,一定程度地接替受損「次中心」的功能,讓整個系統的效能不會迅速降低。
但這代表每個「次中心」都要能夠和國軍主要的情監偵系統,與主要的戰略執行單位、甚至戰術單位建立聯繫,不僅系統建置金額龐大,且所需的自動調整分工等技術也還未成熟。
因此,近年國軍指管系統的「去中心化」,是採「備份中心」的途徑;也就是提升其他國軍高階指揮所的聯合作戰指揮功能,例如陸軍司令部作戰指揮中心、空軍空中作戰指揮部指揮中心,與北、中、南各戰區指揮中心等,使這些強化後的指揮所成為預備指揮中心,可在衡指所的功能部分甚至全部受損時,接替局部的聯合作戰指揮,維持國軍有組織的抵抗於不輟。而預備指揮中心接替衡指所進行局部的聯合作戰指揮,研判會是今年實兵演練的重點項目。
理論上,這些預備指揮中心的功能最好和衡指所差不多,成為衡指所的「雙胞胎」甚至是「多胞胎」;但現實世界中,國防部並沒有那麼多的預算來建置數套完整的聯合作戰指揮系統,也不可能有好幾組受過完善訓練的聯合作戰參謀,使國軍前述預備指揮中心,實際上只能接替一部分衡指所的功能。
換言之,當預備指揮中心接替衡指所的任務時,國軍的聯合作戰效能雖未全數喪失,但無可避免會明顯下降;這又使「任務式指揮」成為國軍另一個訓練重點。
任務式指揮
所謂「任務式指揮」是上級只賦予任務、說明意圖,並配置達成任務所需的資源,至於如何行動則由受命者自行規劃;同時為確保下級自行規劃的行動不會偏離任務或上級的意圖,有賴各級指揮參謀人員在思維方式上的一致。
這種指揮模式除了可減少上級單位的指揮負擔,讓下級單位可以因時、因地制宜外,另一個優點是當個別單位喪失與上級、甚至其他同級單位的聯繫時,仍能獨立採取行動,設法確保任務達成。
特別是當衡指所功能受損,其他預備指揮所接替聯合作戰指揮任務時,由於整體功能下降,可能導致部分單位無法再與上級或友軍單位取得聯繫,這時就有賴各級指揮官依據防衛作戰計畫、被賦予之任務與上級的意圖,自行決定如何行動,確保抵抗不中斷。
然而,國軍地面部隊自戰區以下之各級野戰部隊,其C4ISR系統直到最近幾年才開始陸續推動現代化;旅級以下單位又缺乏現代化的情報蒐集裝備,使國軍地面部隊無論在戰場情報、火力協調、火力支援申請與網路資電作戰等方面,都非常依賴上級的支援與指導。
這使國軍地面作戰部隊萬一與上級和友軍斷聯,就很可能會出現無所適從、甚至不敢行動的情形。因此漢光40號實兵演練所強調的「去中心化指管」,除驗證各預備指揮機構戰時接替指揮的情形,也要訓練各級地面部隊指揮參謀人員熟習在通訊斷聯下,如何繼續行動。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