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第二輪核談判前夕 川普政府立場搖擺 以色列緊盯

伊朗與美國19日將在羅馬重啟新一輪核談判,以色列無疑將是最關注談判結果的國家之一。圖為示意,圖/由ChatGPT生成
伊朗與美國19日將在羅馬重啟新一輪核談判,以色列無疑將是最關注談判結果的國家之一。圖為示意,圖/由ChatGPT生成

伊朗與美國19日將在羅馬重啟新一輪核談判,試圖化解雙方數十年來圍繞德黑蘭核計劃的僵局,距離雙方皆形容為「具有建設性」的首輪會談僅過去一周。這場會談籠罩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若外交失敗將動武」的威脅下,加上川普政府對談判目標釋出的矛盾訊息,使局勢降溫的希望備受打擊。而以色列無疑將是最關注談判結果的國家之一。

《紐約時報》報導,以色列長期以來仰賴川普對伊朗的強硬立場,伊朗曾多次呼籲摧毀這個猶太國家。在第一任期內,川普下令擊殺伊朗高階安全官員、對德黑蘭實施嚴厲制裁,並退出限制伊朗核計劃的國際協議。但如今,當川普試圖避免被捲入中東新戰爭時,轉而採取更為審慎的手段。

儘管對伊朗的軍事威脅。但川普本周「我並不急於動用軍事選項。我認為伊朗想談。」他不但推進談判,據稱也已要求以色列暫緩對伊朗核設施的攻擊。川普的中東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也釋出矛盾的美方立場。他過去一周先是暗示伊朗可保留有限的核計劃,隨後又改口稱伊朗必須徹底拆除核設施。

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18日在巴黎受訪表示,任何協議都必須確保伊朗永遠無法擁有核武。「協議不僅要阻止伊朗取得核武,也得防止未來取得的可能性」。

種種跡象讓以色列對19日談判結果感到高度焦慮,也擔心自身安全更脆弱。談判預定在羅馬舉行,由曾主持首輪談判的阿曼外交官斡旋。以色列外交官赫佐格(Michael Herzog)本周表示:「問題在於,美國究竟會堅持什麼?他們希望的外交結果是什麼模式?」

伊朗方面同樣對未來兩個月的外交努力調整了預期,這段時間是川普設定的談判期限。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日前在社群媒體貼文中表示:「這件事必須謹慎進行,紅線非常清楚。對方清楚,我們也清楚。」他表示對談判「既不過度樂觀,也不悲觀」,並形容首輪間接會談成果良好。

十多年來,國際領導人致力於將伊朗鈾濃縮程度限制在遠低於武器化門檻的水準,這需要外部核查員的獨立驗證。聯合國原子能機構(IAEA)總幹事葛羅西(Rafael Grossi)16日曾赴德黑蘭,敦促伊朗合作。科學家普遍認為,伊朗如今距離在幾個月內具備生產6枚以上核武的能力已相當接近,甚至可能只需一年。

威特科夫上周與伊朗外長阿拉格契(Abbas Araghchi)會晤後,曾暗示伊朗可在一套驗證機制下進行低度鈾濃縮,該機制亦將擴及其飛彈計劃。但隔天他便改口,堅稱「伊朗必須停止並拆除其鈾濃縮與核武計劃」,否則不可能達成協議。專家認為,威特科夫的立場轉變反映出川普政府內部的不確定立場。

《紐約時報》報導,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CFR)中東政策資深專家葛蘭梅耶(Ellie Geranmayeh)指出,川普政府可能對有限濃縮保持開放態度,但條件是伊朗作出史無前例的讓步,例如讓美國核查員進入設施,或允許美國企業投資。她指出,伊朗從未接受過完全拆除核設施或「零濃縮」的要求,「若美方最終堅持這一路線,就將走向軍事衝突。」葛蘭梅耶說,而這可能正是以色列所希望的結果。「他們的利益在於讓伊朗與美國的對話走向死胡同。」

以色列認為,若要攻擊伊朗核設施,目前德黑蘭在軍事與經濟上都相對虛弱,正是關鍵時機。川普要求以色列擱置的多數攻擊計劃,都需美軍主導,方能確保成功並協助以色列抵禦報復。這類軍事行動可能耗時數周甚至數月,且未必有明確結果。

多數專家認為,德黑蘭將設法拖延談判,以超過川普設定的兩個月期限,一方面爭取展開正式技術談判的空間,也可能是為軍事衝突預做準備。前美國國防部政策顧問麥可夫斯基(Michael Makovsky)指出,若真如此,以色列很可能會告訴川普「時間不多了」。麥可夫斯基指出,鑑於伊朗核計劃持續推進,加上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突襲造成以色列史上最嚴重死傷、當時反應遲緩的記憶仍在,他們已意識到:不能再等了。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