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開煌解讀三中《決定》2】中國式現代化 「無前例可循的『無人區』」

中國大陸的無人機已經進入無人可超越的領域。圖/取自新華社
中國大陸的無人機已經進入無人可超越的領域。圖/取自新華社

楊開煌表示,習近平總結中國40年改革以及過去10年發展經驗,提出中共治國有黨的領導、強化領導中心、人民為本、創新驅動、制度建設、依法治國、系統性改革等7個法寶。過去鄧小平最有名一句話是「摸著石頭過河」,因為不知道如何前進;現在不是了,現在是頂層設計,借重過去成功經驗,做為往後全面深化改革要依循的原則。畢竟無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14億人口現代化,都是外國提供不了的經驗;就像任正非說,華為做的事情已經到了「無人區」,已經是前所未有的領域,只能立下目標,然後跟著目標一點點去前進。

改革的2個面向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總共60條,除了前面的說明文字,依序下來第5條到第23條先是提到改革的兩個面向。第一個面向是經濟引領帶動其他改革,包括3項體制機制的改革。

首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1992年鄧小平南巡提出的作法,中共一直在摸索政府的手和市場的手要如何協調。西方的新自由主義是完全放手,結果變成現在美國這樣;至於歐洲號稱社會主義的政府,確實有一些改革,但非常少,因為歐洲幾乎沒有國營企業,政府想要干預只能用金融手段跟財政手段,例如高稅率,這些都是事後的、消極的方式。

中國大陸因為有國有企業,政府有巨大的調節工具,這個機制要怎樣走得更順,新的5年可能會有不同做法。

其次,就是要讓中國成為一個統一的大市場。改革開放初期,1990年代有個名詞「諸侯經濟」,就是說大陸不同地區政治上是同一國家,經濟上各自劃界。怎樣打破「諸侯經濟」障礙?就是由中央出手,形成一個大的統一市場,跟外國人交手時,好處就出來了,像澳洲、義大利對中國屈服,日本對中國是政經分離。

大陸已經進入高品質「數智時代」。楊開煌說,他7月去大陸時親眼見證小米的深圳工廠,幾乎全機器化,今年3月下旬開工,目前每日產量800輛。小米從一個生產手機的企業,用2年時間研發出人民幣價位20萬元的小汽車,賣得非常紅火,不靠外銷也賣到缺貨。這叫做「新質生產力」,實體經濟跟數智經濟要融合,工業時代的經濟制度、金融制度、財政體系,通通要改。

最後,改革要持續,要創新機制,教育、科技、人才等3 項最重要。因此《決定》當中,讓大學的新專利可以實現財政自由、可以跟工廠對接,打破現在很多條條框框,讓大學研發的能量橫向聯繫、暢通無阻。

改革的第二個面向是政府的宏觀規劃。為了要做到上述改革,首先政府要宏觀規劃,包括財稅、金融、區域發展;第二是城鎮融合,要有新型城鎮化、新農業,土地制度要跟著改。《決定》中的邏輯性很強,一環扣一環。

開放的相關面向

講完改革,接著就是開放。《決定》的第24條到第28條提到,首先要對接國際標準,大陸明明知道要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很難,但還是要加入,因為這是未來的、高標準的、無障礙的國際貿易,加入之後就可用開放來促進大陸國內改革。

第二個是要在大陸建立全球商品交易中心、全球集散分發中心,這個野心有點像1990年代台灣規劃的亞太營運中心,當時台灣著眼東北亞、東南亞,中國大陸著眼全球。

《決定》提到要讓中國成為一流的營商環境,不只更市場化、法律更公平、國際化更友善,還要發揮「沿海、沿邊、沿疆」的經濟優勢,各成為大的板塊,形成一套市場規模,在外銷不景氣時,可以轉內銷;此外還要推動高品質的一帶一路。

中國特色的政治發展與法治社會

《決定》第29條到第37條提的是中國特色的「政治發展」與「法治社會」。改革總有一段新舊並陳時期,最容易出現貪腐,因此要加強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機制,特別強調基層民主;楊開煌認為,甚至未來中共在選舉制度上都可能會做出一些調整。

楊開煌說,去看每次三中協會的意見形成,是很重視協商的,像這次《決定》在徵集意見時就有一千多條意見,經過無數次修改,包括到三中全會閉幕前夕的17日習近平還在修改,但一旦拍板之後,就是大家都要遵守的圭臬,就是一個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的過程。「如果形成意見的過程是這樣,請問,你還認為中共是獨裁政權嗎?如果是獨裁政權,幹嘛要這麼累?」

《決定》的第38條到第49條是深化文化和民生、生態的體制機制改革;第50條到第55條是國家安全和軍隊改革,過去解放軍是單獨存在,這次希望解放軍有更多聯合模式,其他比較重要的是跨軍地融合,也就是軍隊很多高科技武器會委由民間來做;第56條到第60條是推動領導的自我革命,因為中共政權沒有外國三權分立制度,所以要強調自我完善、革新、革命。

楊開煌總結,《決定》60條,以經濟始,以領導階級的自我革命終。中國式現代化的3個特色,一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不走西方道路,不是利潤導向,而是人民導向,這樣的現代化是史無前例,要從人類從金融資本主義解放出來;二是以人為本、共濟天下,習近平過去講一帶一路時就說,希望一個國家都不要落下;三是可持續發展。

針對第三點,楊開煌說,中國在戰國時代就有資本家的雛型,宋代有「交子」也就是鈔票,是最早的金融化。但為何中國一直沒有走上資本主義?儒家思想中,士農工商,農業僅次於讀書人,商業排最後。想一想,中國用2%可耕地,養活全球1/5人口,這相當不容易。未來邁向「新質生產力」,就是生產關係的再調整,會做很多體制機制的改革。

楊開煌說,中共並不是完美的政權,它也會犯錯,但它對外界的意見非常敏感,回應也非常迅速,而且它做出的決策是有效得多的、可以執行的,比現在很多民選政府好太多了,這就是為何中國治理成果大大超過西方。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