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4日,大陸籍漁船在金門海域翻覆,導致2名漁民死亡。隨後,兩岸就此事件進行了多次協商,但由於雙方在責任歸屬及道歉問題上的分歧,談判長期陷入僵局。然而,隨著海委會主委管碧玲的態度轉變,談判終於在7月30日取得突破,目前雙方已進入協商會場,若一切順利,預料上午將共同為2名罹難的大陸漁民舉辦公祭,接著將遺體運回大陸。
大陸籍漁船2月14日在金門海域翻覆,導致2名漁民死亡,事故發生後,台灣方面以「互不隸屬,執法正當」的立場強調執法行動的正當性,這導致雙方在道歉問題上出現分歧。大陸方面則要求台灣道歉並賠償。雙方在此問題上經過15次協商仍未達成共識,僵局持續了數月。
據了解,關鍵轉機來自於海委會主委管碧玲的態度轉變和三大策略。一,她決定將台灣的立場從「互不隸屬,執法正當」轉變為「人道優先,死者為大」,強調人道主義的重要,即使涉及的是「三無」船隻(無船名、無船舶證書、無船籍港登記)。這一改變讓雙方得以集中精力處理善後事宜,緩和了原有的對立情緒。
二,管碧玲在國台辦批評其「極為冷血、為人不齒」時,低調赴金門在罹難者靈前致意,這一舉動表現出極大誠意,並展現台灣方面對死者及其家屬的尊重。這樣的行動有助降低雙方緊張氛圍。三,管碧玲花費大量心力在「共識」文字表述上,使其符合人道主義的精神,並在不損及台灣主權的前提下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協議。她的這些努力最終促成了兩岸之間的協商突破。
7月30日,雙方代表在金湖飯店進行閉門協商,台灣方面由海巡署副署長謝慶欽領銜,陸方則由泉州台港澳辦副主任李朝暉帶隊。協商過程中,雙方圍繞如何妥善處理罹難者遺體及船隻歸還問題展開深入討論。
協商已於上午9時正式開始,雙方代表在閉門會議中進行討論,最終若達成共識,根據目前擬定的共識,台灣方面同意歸還2名罹難漁民遺體及扣留的漁船,並給予每位死者家屬150萬元人民幣(約678萬元新台幣)撫慰金。此外,雙方還就如何公開處理事件、如何表達哀悼及未來如何避免類似事件達成了一致。
協商結束後,雙方代表在金門縣殯葬所為兩名罹難漁民舉行公祭。台灣方面在料羅港將遺體及船隻交還中方,由中方船隻運回。整個過程展現出雙方的合作誠意與對死者的尊重,此次協商的波折,也意味著可能為未來兩岸之間的對話和合作初探相當程度的基礎,也讓雙方在處理類似事件時有了更多的經驗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