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魅力下滑-2】沒人、沒展品、去中化  陳學聖預言:故宮將慢慢黯淡

專家指出,故宮沒有繼續拓增展品,又被南院瓜分資源;最重要的是民進黨「去中國化」,長久下來將慢慢黯淡下去。圖為唐代灰陶加彩仕女俑。圖/簡立欣攝
專家指出,故宮沒有繼續拓增展品,又被南院瓜分資源;最重要的是民進黨「去中國化」,長久下來將慢慢黯淡下去。圖為唐代灰陶加彩仕女俑。圖/簡立欣攝

明年就是故宮百年,但現在故宮卻面臨參觀人數直直落的窘境,原因僅僅是因為陸客不來了嗎?或是更可怕的,故宮魅力減少了嗎?國民黨智庫國政基金會教文組召集人陳學聖指出,故宮沒有繼續拓增展品,又被南院瓜分資源;最重要的是民進黨「去中國化」,長久下來,他預言故宮未來將「慢慢黯淡下去」。

今年520就職典禮,總統賴清德前一天帶領友邦元首與眷屬、官員等去外雙溪釣蝦場體驗釣蝦,當時陳學聖就發文指出,賴清德竟然帶著外賓們「過故宮而不入」。台灣難道沒有更深層的文化底蘊,能讓這些指標性人物感興趣嗎?

對於故宮參觀人數直直落,陳學聖對《梅花新聞網》分析3點原因。首先,故宮現在分成北院跟南院,2015年底成立的南院因為展品不夠精彩,要由北院文物支援,例如翠玉白菜等。展品一分為二,好的東西要由北院跟南院共享,北院的好東西就沒有那麼多。

其次,自從民進黨執政之後,故宮再也不採買新的典藏品,展品都是那幾件老古物,觀眾覺得故宮沒有可看之處,參觀意願自然大減。

最後,民進黨「去中國化」之後,故宮不敢利用它的優勢去跟全世界發展漢學交流,包括兩岸的漢學交流。像中央圖書館有一個漢學研究的項目,從國民黨執政時代一路過來,現在已經變成台灣研究,連漢學研究都不做了。如果再繼續「去中國化」,不管是一般民眾、博物館界,或是對國際觀光客而言,故宮的重要性就逐漸降低。

眾所周知,民進黨強調「台灣本土」,陳學聖說,在民進黨執政下,故宮「懷璧其罪」,不再能彰顯自己的特色,有好東西也不敢拿出來,到最後只好愈來愈內縮,即使疫後有短暫榮景,但完全不能跟過去比。「過去故宮還有兩岸交流,現在連這個交流都停下來;台灣的故宮還有甚麼讓人家看的東西?愈來愈少了。」

專家指出故宮館藏其實有七成都是公文,器物類較少。圖/簡立欣攝

故宮還需要去買新的典藏嗎?1949年不是有大批故宮文物從大陸遷移來台嗎?陳學聖說,他問過故宮內部人員,了解故宮的人都知道,故宮館藏號稱數萬件,但是70%以上都是公文,如皇上的御批、呈給皇上的簽呈等,千篇一律。能夠展的都展出來了,全部的故宮館藏沒有想像中精采,主要是1949年逃難,帶來台灣故宮的大器物類較少,大多以文書為主,所以故宮當然要繼續採買新的典藏,否則就不會有新的東西進來。

陳學聖說,故宮這幾年不再買東西了,經費都撥到南院,但南院買的不管是紡織、茶葉、佛像,都買不到好東西。成立一個博物館本來就很難,南院不想用故宮本身特色去發揚光大,想另起爐灶,但結果是又花錢又做不起來,兩頭落空,現在南院也不再以本身典藏品為主,而是要靠北院展品支援。

陳學聖補充,現在不只是北院展品,連北院研究員也要支援南院,而南院研究員也沒辦法做自己的典藏,因為南院館藏不精采。因此現在北院展品分兩半,北院人員要增加一倍工作量,疲累不堪,又沒有新的展品進來,因此沒辦法策展出好的項目,長久下去,故宮未來會慢慢黯淡下去。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