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勤講壇4】魏國彥:英國核電百年規畫 除役1座蓋1座

前環保署署長魏國彥。圖/梁鴻欣攝
前環保署署長魏國彥。圖/梁鴻欣攝

黃丙喜表示,最近經濟部公布未來10年用電量,AI用電量是一般的10倍。我們若要發展AI為下一個「護國神山」,缺電問題怎麼解決?台灣今年上半年就有64天尖峰備轉容量率低於10%,太陽一下山就沒有光電,又該怎麼辦?

葉宗洸表示,再生能源到去年只占發電的9.5%,原本規劃明年要到20%,後來又下修到15.2%,但可能連15.2%也做不到。

葉宗洸抓7月8日、9日台電官網的資料,發現驚人事實:太陽一下山、光電歸零,夏天也沒有太多風,到晚上台灣居然有逾9成電力靠火電。7月27日核三廠1號機停止運轉,夜間供電占比火電超過92%。預料未來幾年都將是「火電家園」。

天然氣陷入有機組沒接收站窘境

最近《遠見》雜誌有民調問核電除役之後,擔不擔心缺電?結果9成民眾都擔心。葉宗洸說,經濟部之前規劃2024到2033年新增燃氣機組,必須搭配天然氣接收站,但台灣現有的第一和第二接收站,營運量都超過100%,來到120%,一定要有新的接收站。不過預計明年中蓋好的桃園三接可能會推遲,因為要接大潭;如果三接沒蓋好,就是要挪東牆補西牆,換言之,至少到明年中天然氣供給還是不足。

基隆四接最近是熱門議題,專門提供天然氣給新的協和電廠2部燃氣機組,現在環評一直沒有過。可以預期,就算有機組,但是接收站沒蓋好,電一樣發不出來。

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台中的五接、雲林由台塑負責的六接,台塑的3部燃煤機組,麥寮1號機已經延役到明年底,麥寮2號機原本今年9月要除役。葉宗洸說,大家等著看2號機是否如期除役,「台塑就是看準了台電缺電,所以根本不急著改成燃氣機組。」

七接是為了高雄興達4部燃煤機組,現在也是要停運改成大裝置的燃氣機組,現在完全看不到進度。 所以說,政府能源政策太躁進,根本沒有準備好,苦果全民承擔。

魏國彥表示,未來是高燃煤的發電組合,會有排碳問題、空汙問題。國人肺腺癌死亡率也是逐漸增加,現在有一些所謂環保或工業方法說是可以去除系懸浮微粒,其實就是把顆粒打碎,把PM2.5變成PM0.1,這樣環保法規就測不到PM2.5。但是PM0.1更可怕,從毛細孔都可以進去。

台灣核電設備、人才、法規良好

黃丙喜提到,很多民眾會擔心核廢,李敏和葉宗洸特地花時間講核廢處置。

李敏說,為何會有人擔心核電輻射風險的「偶然」,而不擔心空汙風險的「必然」?台灣的核電機組安全紀錄在全世界是非常好的,我們有很好的設備、技術人員和法規,台灣是地震帶,所以在蓋核電廠選址時已經盡量去找適當的地點,防震設計系數也比其他國家高。

「現在很多人說韓國也要蓋核電,說到這個我就難過,當初是韓國來台灣學核能,台灣的精密工業是世界出名的!結果現在政府把這些人才的手腳捆起來。」李敏說。

核廢處置早有成熟流程

葉宗洸表示,台灣早就訂出一套非常完整的核廢處置標準作業流程:用過的核燃料從爐心退出之後,第一階段會先在燃料池冷卻5到8年;等到輻射餘熱較少之後,第二階段會移到室外乾貯,一般執照核給是40年,國外也是一樣作法;第三階段是最終處置,台灣已經立法規範2055年要把最終處置場要蓋好,而且要營運。所以核廢料都是可以處理的。

全世界有先例嗎?葉宗洸說,當然有,芬蘭就已經做好最終處置場,高階、低階核廢都已經送去最終處置場,在地底下封存;瑞典也打算跟芬蘭一樣的做法。

有人會問,為何其他國家不跟著做?葉宗洸說,因為其他國家不急,乾貯階段時間很長,可以發展出更新更好的技術,現在正在研發降低輻射劑量甚至轉化為不具放射性的核種,甚至第四代核反應器已經直接把用過的核廢拿來做為燃料。這些都是解方。另外也可以境外處置,就是不放在台灣,這需要國際共識,但也是一種做法。

李敏批評,台灣反核就是為了意識形態,部分人士不去擔心現在正在發生的空汙,而去擔心數百年甚至千年、萬年之後的核廢輻射;全世界除了台灣,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說因為無法處理核廢,就不使用核能,而且全世界都用同樣的方式處理核廢。這就是民進黨政府搞民粹,拿一些不存在的風險做藉口。

台灣不能再延續蔡政府能源政策

提到他山之石,魏國彥以英國為例,英國有一個氣候變遷委員會(Climate Change Committee,簡稱CCC),每次編5年預算,不受政黨輪替影響。他問負責人最大預算花在哪?結果居然9成以上在做現有核電廠的除役,而且每除役1個就要新蓋1個。換言之這個委員會最重要任務,就是做英倫三島的核能建設,這是一個百年規劃。

這讓魏國彥非常驚訝,一來是英國有這樣的民主,二來是他們國人是這樣支持。所以未來不管是歐盟或是英國,對於溫室氣體排放沒有問題,他們核能準備好了。

葉宗洸認為,台灣需要第二階段能源轉型,不能讓現在政府繼續遵循蔡英文政府時代提出的能源政策,要面對現實解決問題。亞洲主要競爭對手的核電比例,日本2030年要提高到32%、韓國33%,台灣的碳足跡都輸他們,未來競爭力在哪?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建議核電占比要到30%,我們現在是到不了,但至少應該趕快把手邊有的核電廠恢復起來。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