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社論】華麗的外交詞彙  惡化的安全形勢

美國與澳洲日前舉行外交與國防部長諮商會議,會後發表共同聲明,強調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圖/美國駐中國大使館官網
美國與澳洲日前舉行外交與國防部長諮商會議,會後發表共同聲明,強調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圖/美國駐中國大使館官網

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無論是賀錦麗或川普當選下任美國總統,2025年已被公認將是台海情勢更緊張的一年;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指出:「北京不再滿足於遏阻台灣獨立,習近平正尋求促進統一。」 但民進黨政府仍自滿於現狀,以華麗的外交詞彙掩飾台灣面對的外交及安全挑戰。

美國與澳洲日前舉行外交與國防部長(2+2)諮商會議,會後發表共同聲明,強調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反對片面改變現狀;呼籲透過對話,無須威脅、或使用武力或脅迫,和平解決兩岸問題;強烈關切中國軍隊與海警在台灣周圍活動;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

除了關切中國軍隊與海警在台灣周圍活動,美澳共同聲明中有關台灣部分都是重申一貫立場,外交部長林佳龍除了感謝之外,更彰顯台灣已是「世界的台灣」、「世界民主鏈的亮點」,也是印太地區經濟及民主同盟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

美國的支持與承諾確實是台灣安全的最重要支柱,但一再重複這種宣示性、象徵性的聲明,不會改善台海安全態勢與保證台灣安全。最重要的是,美國總統拜登退出競選連任,拜登政府已處於過渡時期,國務卿布林肯與國防部長奧斯汀在明年元月也將卸任,這種臨去秋波是否具有一貫性、延續性?

賴清德政府將美澳聲明極大化,刻意將台灣國際化、世界化是過度解讀聲明的真正意涵,並不符合地緣政治現實,只是製造外交成就的大內宣假象,難以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同,也無法掩飾台灣當前更趨孤立、邊緣化的困境。

中共加速反獨促統  完全統一取代和統

許多專家認為,中共當前優先要務在打擊台獨,統一並非當務之急,但葛來儀觀察,習近平正在加緊促進統一步驟。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6月訪問馬來西亞,馬來西亞首相安華表示,大馬堅定支持中國「實現國家統一」;愛爾蘭總理瓦拉德與李強會談時表示,恪守一個中國原則,並希望「中國早日實現和平統一」;包含巴林國王哈麥德在內的一些中東國家領袖,均表示支持「和平統一」。

去年11月的舊金山「拜習會」,習近平當面告訴拜登,北京終將統一台灣,並希望拜登表態支持中國和平統一,在國家領導人主導之下,北京開始在國際社會全面推動統一訴求。布林肯上個月在寮國永珍與中共外長王毅會面,王毅說,「台獨」與台海和平水火不容,台獨勢力每挑釁一次,中共必會反制一次,不斷壓縮台獨空間,朝著實現「完全統一」的目標努力,明確告訴美方「反獨促統」是對台政策主軸與終極目標,而以「完全統一」取代「和平統一」則代表大陸方面的決心。

美國大選對美中台三邊關係必然有連動效應,由於經濟衰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等因素,中共基本上希望美中關係及國際體系能夠維穩。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揚言將對大陸進口課徵60%關稅等同經濟脫勾,中共勢必加速擴大國內消費市場及轉移到其它外國市場。

美中經濟如果脫鉤,將削弱美國在外交及國防事務上對中共的制約能力,面對可能的變局,中共已全面發動「全球南方」攻勢,企圖成為對抗西方體系的龍頭老大,同時,中共對於台灣及其它鄰國會採取更專斷的行為,這個大趨勢已是茶壺裡的風暴,美國大選就可能是引信。

面對國安挑戰  台灣政策工具有限

面對中共強力推動統一進程以及美國大選的不確定性,台灣實力難以抗衡中共,民進黨政府又堅持僵硬的抗中保台、親美抗中路線,所擁有的政策工具實在有限。如美方要求台灣必須擴大國防預算,以及強化徵兵制度,台灣明年國防總體預算從今年的6068億元,擴增到6470億元, 賴清德宣稱,「我們有決心提升自我防衛能力」,但仍不能滿足美方的期望。至於擴大兵力更是束手無策,如同《華盛頓郵報》警告,台灣由於服兵役的人數不足,未能接受操作無人機、刺針飛彈等新式武器訓練。

面對空前嚴峻的外交與安全形勢,賴清德在主持「113年上半年陸海空軍晉任將官勗勉典禮」時,仍念茲在茲強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林佳龍的「世界的台灣」也走不出台灣,2025確實是很緊張的一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