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爆發初期 蔣介石經常通宵工作
基於中國主場優勢的思考,蔣介石在八一三淞滬會戰當中,著墨甚深。這場會戰的戰略思想便是德國軍事總顧問法肯豪森等人向蔣先生建議,經過與核心骨幹共同討論之後,集思廣益,集眾人之智慧而決定的。但是,戰略思想和臨陣指揮戰役,調度軍隊和領導統御,又是兩碼事。這與蔣先生的行事風格大有關係。從北伐以迄抗戰,蔣先生的觀念裡邊,國民革命軍大軍進退、攻守,他都要隨時隨地牢牢掌控,如臂之使指,不可須臾放鬆脫節。或許蔣先生正是毛澤東那句「槍桿子裡出政權」的忠實踐履者,大凡軍隊往戰場開拔,蔣介石的指令便如影隨形地追著部隊指揮官跑,不論是毛筆字寫的手令,或者長途電話的口頭上諭,甚或以密電碼拍發的緊急電報,在類似淞滬會戰這種層級的戰場,蔣先生總是窮追不捨,命令至少直接下達到師級指揮所,日夜操控。
雖說蔣先生日理萬機,一天看的公事堆積如山,案牘勞形之餘,還要接待賓客,召集會議,掌握黨政軍特務各機關動態,各種場合,各種疑難雜症,他無役不與,無事不參。筆者核算過他的每日作息,尤其抗戰期間,蔣先生每天投入軍政工作,上班時間短則十六小時,長則十八小時,戰局緊張時刻,通宵不睡的情況,更是比比皆是。又由於中國軍隊在滬戰過程中,白天承受倭寇之輪番空中轟炸與重砲飽和攻擊,迫使我軍大規模之攻防行動,與糧彈之運補作業,都必須利用夜暗之後實施,蔣介石在滬戰期間,白天除了上述各項政務之外,尚需與德國顧問與核心幕僚,針對戰場動態,密集召開會議,晚上則更需在南京或淞滬附近的秘密指揮所,遙控軍隊,隨時掌握軍隊進退動靜。蔣先生滬戰期間,通宵不睡,日夜指揮作戰,聽取前線戰報,成為他的作息常態。
一般情況下,他每天坐鎮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以長途或軍用電話遙控前方部隊的攻防動向,從會戰之初到大撤退之後,這場中國近代最慘烈的血肉磨坊之戰,分分秒秒都留有蔣先生的著墨痕跡。戰場上的蔣介石和南京軍事委員會的蔣介石,究竟有什麼不為人知的詭秘面貌?他做出過什麼英明果敢的決定,決勝於千里之外?又作出過什麼違背兵學原則的決策,發出令人費解的錯誤決策,導致兵敗如山倒,不可收拾的後果呢?
蔣介石大喊:要把鬼子趕下黃浦江!
1937年8月7號,蔣先生下達了淞滬會戰開戰之前,最重要的一項命令:調第3師至河北保定,師長為李玉堂,黃埔一期生。第36師和第2師調往上海,師長分別為宋希濂和黃杰。但根據黃杰淞滬作戰日記之記載,黃杰本人直接接奉蔣介石命令,是在8月17號,蔣介石密令黃杰的內容,是告訴黃杰「即將賦予作戰任務,飭所屬部隊限期集結,並編訂開拔次序」,並稱「運輸工具正由鐵路局統籌調撥中,何日開始行動,另電飭遵」。
從蔣先生日記可知,截至8月11號(含當天)之前,他都在廬山牯嶺。8月10號這天日記,他記下了「以柔克剛,以緩應急,以少勝多,此今日對倭之道也」對付倭寇的基本原則。又在8月11日寫下一個更重要的抗戰基本戰略方針:「對日勝利之要訣,戰略守勢,戰術防禦,機動還擊,大敵則避,小敵則捕。」並敘及,日本放棄漢口租界,倭寇的長江艦隊亦撤離,所以蔣先生決心封鎖長江,並封鎖吳淞口,並表示,這是倭寇把戰爭從華北向南蔓延的預兆。8月11號,蔣介石從廬山牯嶺返回南京。
依照第一階段我軍前線最高指揮官─京滬警備司令張治中的說法,他原本向蔣介石建議,這次淞滬假使開打,我們應該出其不意,給倭寇一個意外,過去九一八事變和今年七七事變,我軍是一路處於被動挨打狀態,這次換我軍採取主動,讓倭寇措手不及。蔣介石非但當面同意了張治中的奇襲主張,甚至頷首如搗蒜,連連稱讚張治中的建議太高妙。蔣先生發表完抗戰宣言,結束廬山訓練團之訓練工作,剛回到南京國民政府,還來不及喘一口氣,便急召在京的重要軍政核心骨幹,立即召開了一次緊急秘密會議,蔣先生顧不得旅途舟車勞頓造成他的氣虛喉啞,他扯開嘶啞的嗓門,用他的寧波官話大聲宣佈他這次打上海戰役的基本原則是:「以快制快,制勝機先」,「我們要趁日軍主力集中於華北之時,率先殲滅其在上海的海軍陸戰隊。」縱使不殺他個片甲不留,至少要把日本鬼子趕下黃浦江!
(待續)
本系列轉載自王丰著《蔣介石在淞滬戰場:從忍辱到復仇》一書,已獲作者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