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君寶/翻轉教育協會特約研究員
2024巴黎奧運終於在昨(08/11)日劃下完美的句點。一掃奧運舉辦前的恐攻陰霾,今年的奧運賽事不僅順利落幕,巴黎奧運的舉辦模式也將成為接下來幾屆的主辦單位的「學習楷模」。
奧運開幕式深富文化底蘊
今年的奧運開幕式,不像以往在一個主場館舉行,改採沿著巴黎塞納河畔進行。表演者在主辦單位的刻意設計下,沿著塞納河,在不同的定點、不同的時間開演,活動設計極具創意也非常吸睛。大會安排一位穿著像音樂劇歌劇魅影中的「魅影運動員」,如魅影般從「水底」下冒出來,並在巴黎市區的屋頂上,展現真實的「跑酷」 運動,傳遞聖火。整個巴黎奧運會的開幕式,一方面是在行銷巴黎這個城市,另一方面也是在向全世界展現法國深厚的文化底蘊,要大家不要忘記法國人對於全人類在文化、工業、設計、科技上的貢獻。
同時,今年的奧運也主打環境保育,例如不刻意建造新的比賽場館,許多比賽,都是在現有的場館或是宮殿外的草坪舉行。主場館的跑道,50%以上的材質均採用回收原料製成。此外,部分觀眾席的椅子,也是採用廢棄的塑膠製成的。在全球環保意識抬頭之下,相信這樣的舉辦模式,會逐漸成為未來申奧成功城市的舉辦方程式。同時,這也是國際奧委會希望傳遞的訊息:不需要花大錢才能舉辦奧運。
這次奧運賽事最大的贏家,是美國與中國,各獲得40枚金牌並列第一,而我國也摘得兩金,位居世界排名第35名,並創下獎牌數史上第二好的佳績。我國此次奪金的佳話,當然是羽球好手「麟洋配」在自己都沒有非常看好此次賽事的情況下,順利奪金,並創下奧運史上連兩屆由同一組男雙選手獲得金牌的紀錄;57公斤量級的拳擊好手林郁婷,更是在「性別議題」的爭論中,為我國奪下史上第一面拳擊金牌,相信這些故事,一定會被傳頌很久很久。
奧運選手經歷如坐雲霄飛車般的比賽過程
當然,奧運比賽的結果,肯定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例如:此次我國也被看好可以拿獎牌的舉重選手陳玟卉最終以第六名做收;跆拳道好手羅嘉翎在十六強中落敗,無緣獎牌;羽球選手周天成與戴資穎也分別止步在八強與小組賽。運動員在面對拿牌壓力的同時,還要經歷比賽過程中「殘酷」的心情調適,這種如同坐「雲霄飛車」般的心情起伏:有時看似要贏了,最後又被逆轉落敗,致使許多運動員產生了心理不適的狀態。
例如,本次奧運賽事中,本來極有奪牌希望的日本桌球好手張本智和,在經歷多場賽事不斷被逆轉後,他癱軟跌坐在桌球場邊,雙眼呆滯,崩潰痛哭,甚至說出想要「尋死」才能解脫的話語。西班牙羽球女神瑪琳,在四強比賽中受傷後,用拳頭用力搥地,被教練抱著頭趴在地上痛哭失聲許久,這一幕一幕任誰見了都會動容。可見,對於某些運動員來說,經歷比賽的輸贏以及比賽過程中的「得失」,可能真如同經歷「生死」般痛苦,這些球員在比賽後的心理狀態,才是各個國家在奧運賽會後,需要特別關注的。
我們以為這些情緒起伏,甚至崩潰,只會發生在沒有奪牌,或是沒做到預期表現的運動員身上,其實不然,許多選手在奧運賽事奪牌後,反而會經歷一段人生的低潮。這些心理上的低潮與焦慮可能是因為「驟然失去奮鬥的目標」、「無法面對下次賽事再次奪牌的壓力」抑或是「無法處理一夜成名後的期望」。有研究就顯示,有35%的專業運動員(elite athlete)可能面臨心理方面的問題。
輔導專業運動員適時轉型
因此,在奧運賽事過後,國家除了提供獎金、房子、車子等物質方面的獎勵品外,也應該更注重選手們在賽後的心理調適。例如,在此次奧運賽事期間,國際奧委會就提供了超過70種語言的求助電話(helpline),設置了165個給運動員安全訓練(trained in safeguarding)以及解壓的心情區(mind zone),來幫助運動員度過賽前與賽後的心理調適。
至於我們在奧運賽事後,能夠為運動員做些什麼呢?也許不要過度的關注或給予更多期望,同時也要尊重其隱私,這是許多運動員非常需要的。我國也可以學習國際奧委會,開設專業課程,幫助退休的運動員學習如何轉型。畢竟每位運動員的天分不一樣,際遇也不同,國家應該建立一套檢核的機制,輔導運動員在適當的時間點轉型。運動員為國家爭光的同時,也應該被國家「照顧」,這才是奧運奪牌後,國家最應該深思及努力的工作。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