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評論:國家語言政策不應製造階級對立

北一女中國文教師區桂芝批評108課綱為去中國化大量刪除古文,將造成學生品格教育缺陷,引發熱議。圖/中央社
北一女中國文教師區桂芝批評108課綱為去中國化大量刪除古文,將造成學生品格教育缺陷,引發熱議。圖/中央社

衣冠城/媒體工作者

北一女中國文教師區桂芝日前批評108課綱為了去中國化大量刪除古文,將造成學生品格教育與生命教育的缺陷,因而引發熱議。由於正值總統大選,這類對去中化批評自然會影響到民進黨候選人的選情,一些媒體便開始反擊。其中不乏訪問年輕學子的意見或是將堅持古文納入課本的師長打成保守頑固份子。原本的教育議題再度如之前歷史課綱爭議的操作一樣,又被轉移成世代對立,藉此吸引年輕選票。當前學校教育與國家語言政策的問題不再於世代對立而是階層固化可能引發的社會分裂。

年輕人固然喜歡古文的不多,但是隨著年歲增長與知識需求增廣,多半會發現古文訓練的無論是個人文化教養或社會實用性,都還是有相當的益處。

當前不管在升學或國家考試中都有作文和古文相關試題。學校教學不足,而因應升學考試、國家考試與社會晉升的需要,各種作文補習班、閱讀課程便如雨後春筍應運而生。對於無力補習的學子或偏鄉缺乏書籍的學校都會造成資源的落差。所以古文教學減少的不只是民族認同和人格教育的問題,更不是世代對立的引爆點,而是資源分配不均對經濟弱勢與文化弱勢的二次剝削。

而政府推動的「雙語政策」又是造成階級固化的推手。近年來教育界發現在中小學生的基本能力就出現雙峰現象,而英語的情況最為嚴重。全教總文宣部主任羅德水日前在一場檢討雙語政策的座談會上也表示,雙語政策違反專業,讓教學現場忙到團團轉。雙語政策恐導致學生語言、學科都不精的雙貧乏現象,危及國家競爭力。

根據一線教師的教學現場反應,以現有的師資水準能夠真正全成與用英語教學的老師如鳳毛麟角,很多所謂雙語教學都只是虛應故事,白白浪費珍貴的教學資源。最後學科知識和語言能力兩頭空。這種兩頭空的現象付出代價最大的自然是較為弱勢的族群。

台師大教授周中天老師就指出,高中職入學考試各科目中,英語的雙峰現象最為嚴重。學者研究影響雙峰現象最大的變數是學生有沒有參加英語課後輔導,其次為學習英語的年齡。可見家長經濟條件對學生的英語能力影響巨大。

法國學者波迪爾(A. Bourdieu)認為社會中各種競爭的資本,可以區分為四類:經濟資本、文化資本、社會資本、象徵性資本。其中又以文化資本和經濟資本是是構成社會階層化的兩個主要因素。在波迪爾眼中,語言資本(linguistic capital) 就反映了一個人的文化資本。語文詞彙之多寡、語文內涵結構之複雜度、解讀並運用複雜語文結構之能力等等都決定了一個人的文化資本。語文資本主要來自家庭文化環境,在經由學校教育而發展。上層社會家庭的文化資本比較多,下層社會家庭的文化資本相對較少。

家庭條件不一,國家在文化資本的調節就有其重要性。學校減少古文教育卻在資源不足不均的情況下推動雙語教育,只會讓原本文化資本落差的情況惡化,進而增加階層固化,豈是國家所應為。未來人工智慧取代傳統工作的速度加快,終身學習的時代到來,對閱讀理解吸收新知的要求更高,缺乏豐富的語言資本更容易被時代所淘汰。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