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閩南語獨占「台灣台語」之名 客家族群發聲

教育部擬將閩南語改稱「台灣台語」以示「正名」,客家族群22日發起連署,爭取語言平權。圖/謝賜龍提供
教育部擬將閩南語改稱「台灣台語」以示「正名」,客家族群22日發起連署,爭取語言平權。圖/謝賜龍提供

「憑甚麼閩南語可以代表『台灣的語言』?」近日教育部擬將閩南語改稱「台灣台語」以示「正名」,引發客家族群不滿,今天(22日)發起「語言平權公民運動大連署」,表示所謂「台語」的意涵包括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族語、台灣手語、華語等,不應由某一族群獨占,籲請政府慎思,勿以意識型態治國。

根據2021年最新一次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全國客家人口約466 .9萬人,占全台總人口數19.8%之多,等於每5人就有1位是客家人。不過教育部近日擬將「閩南語」正名為「台灣台語」,引發爭議。

7月下旬文化部舉辦國家語言發展會議的「台灣台語北區論壇」,中央大學客家學院榮譽教授羅肇錦、台大中文系退休教授梁榮茂與60多名客家鄉親到場手舉「語言平權」、「無參詳、無民主」抗議,並發起「族群平等、語言平權」公民運動連署活動。

客語薪傳師謝賜龍、莊萬貴、黃文彬等人今天則在新竹新豐鄉鳳蓮宮市場發起「語言平權公民運動大連署」,表達抗議。與會者表示,文化部、教育部以一紙行政命令,企圖以偷渡的方式,凌駕於法律之上,想要將「閩南語」正名為「台灣台語」,造成台灣族群衝突。

與會者表示,早有專家學者指出「台灣台語」不倫不類、不合語言發展事實,更令客家族群、原住民族群、華語族群等感到不安,是「閩南沙文主義」陰魂不散的稱呼,違背《國家語言法》規定的稱呼。與會者質疑,身為公部門怎能置族群和諧於不顧、將國家帶入災難之境?再者,「台灣台語」的說法也是一種自我限縮、鎖國的意識形態,是一個走不出台灣的策略,值得深思。

立委徐欣瑩服務處主任黃瑄詠表示,「台灣台語」應該且必須包含台灣地區固有的自然語言,亦即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族語、台灣手語、華語等,不應由某一族群獨霸「台語」之名,籲請政府慎思,勿以意識型態治國。

立委林思銘服務處秘書張錦河表示,今日的連署活動不是要和河洛人對抗,而是為了喚醒客家意識、原住民族意識,要求「族群平等、語言平權」及依法行政。

新竹縣議員何智達、新竹縣議員朱健銘服務處主任徐源發等均到場聲援,表達心聲。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