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台灣名義」辦國際重要賽事 卓榮泰畫錯重點

台灣羽球男雙組合李洋(左)、王齊麟(右)4日在巴黎奧運成功衛冕,頒獎時現場奏響中華奧會會歌。圖/中央社
台灣羽球男雙組合李洋(左)、王齊麟(右)4日在巴黎奧運成功衛冕,頒獎時現場奏響中華奧會會歌。圖/中央社

體育暨運動發展部籌備小組9月將開始運作,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表示,正在思考未來是否用「台灣名義」舉辦國際性重要賽事。藍委質疑這又是民進黨的意識形態操作,在執行面上有困難,體育界也坦言,堪稱「不可能的任務」。

卓榮泰表示,用台灣品牌辦全面賽事,另外也要把運動當作產業經營,產業可帶動很多商機、從業和配合廠商。對於卓榮泰以「台灣名義」籌辦國際賽事的想法,國民黨立委洪孟楷批評民進黨又在消費體育,滿足民進黨意識形態的私慾,如果對外參賽能夠用正式國名「中華民國」當然是最好,但現在國際現實下就是不可行,在對選手影響最小的狀況下,只好用「中華台北」參賽。

洪孟楷強調,按照卓榮泰講法,是指用「台灣名義」去爭取既有國際運動賽事,如亞運、世大運嗎?若不被國際接受,等於自討沒趣。

對此,體育署長鄭世忠指出,政府鼓勵民間企業舉辦台灣品牌賽事,初步的策略就是持續爭取國際總會的正式錦標賽,但挑戰不僅只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干擾,自身的籌辦能力也是一個重點。

鄭世忠表示,體育署將鼓勵民間團體舉辦台灣品牌賽事增加賽事籌辦經驗、賽事能見度、賽事舉辦能力在國際間的風評,初步還是會以優勢項目去研議,例如拳擊、羽球、射擊、射箭、棒球等等,但也不會只限於這些種類。

讓台灣成為賽事名稱,實務上難度極大,比如來自對岸的阻力?鄭世忠表示,這要看該項賽事的國際單項總會態度,有的接受,有的最後在成績資料庫仍顯示為「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公開賽」。

至於台灣舉辦多年的國際運動賽事,如下周開打的台北羽球公開賽,是否要因應新政策,爭取改為「台灣羽球公開賽」,鄭世忠則認為無此必要,「畢竟都已有知名度了。」

Dream Taiwan台灣夢想足球隊9月將前往西班牙參加Arnedo Cup比賽,24日在新竹縣展開訓練,行政院長卓榮泰(右)到場為球員們加油打氣。圖/中央社

Dream Taiwan台灣夢想足球隊9月將前往西班牙參加Arnedo Cup比賽,24日在新竹縣展開訓練,行政院長卓榮泰(右)到場為球員們加油打氣。圖/中央社

我國曾以聯合國會員國名「中華民國」申請國際奧會承認並通過,並以「台灣」為名參加1960年羅馬奧運,1968年國際奧會通過,但1971年我國退出聯合國,之後台美斷交、中國重返國際奧會,一度缺席2屆奧運、4屆亞運,直到1981年中華奧會和國際奧會簽屬洛桑協議,才以「中華台北」名稱重返國際奧會。

國內曾在2018年發起「東奧正名」公投,引發關切,最終公投未過,選手仍以中華台北代表團前進東京奧運,獲得史上最佳的2金4銀6銅。

體壇都認為,在現行體制下,極難以台灣名義出國參賽或舉辦正式國際賽。體育署前署長、現任台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教授張少熙指出,卓榮泰的概念是辦理屬於台灣品牌的賽事,「其實用什麼名稱不重要,重點是要讓世界看見台灣。台灣走出去,世界走進來,會看不見『台灣』嗎?」

從基本面來看,2017年世大運培養的種子在東奧奪取佳績後,這次巴黎奧運已經面臨退休的問題,台灣體育的下一批金牌接棒者在那裡?才是目前最需要面對的難題。

對運動員來說,政府能給予多大的資源,能無後顧之憂地訓練、比賽,才是他們發光發熱的後盾。體育部成立,增加了這麼多經費跟編制,如果只把力氣用來用「台灣名義」舉辦國際性賽事,對運動員而言,成了本末倒置的作法。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