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專欄】教宗出訪對北京外交關係展現和解基調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9月2日啟程出訪東亞印尼、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與新加坡四國,在出訪行程於13日結束前,預計將會在不同場景下發表多篇文告,表述天主教宗座牧靈與福傳工作原則指導,同時亦將表達教廷在世俗體制下,對外基本政策立場。

 就當前世局發展趨勢來說,教廷與北京雙方尚未依據國際政治世俗體制建立外交關係,確實是政治觀察家與外交評論者相當關注議題;因此在教宗出訪啟程前,西方媒體提出多項臆測,認為教宗會在出訪行程中,利用發表文告向北京傳送政治訊息,本諸和解基調繼續深入發展雙方關係。

就目前兩岸對於外交態勢相對拚搏,保持你死我活毫無妥協空間零和態勢來說,只要教廷與北京關係有任何風吹草動,各方必然認定臺北與教廷關係勢將生變,因此外交機構對於教宗出訪行程保持高度關注,自然也就毫不令人意外。

 特別是由於上周教廷對北京正式承認梵蒂岡所任命天津主教石鴻禎,曾經公開給予高度評價,並且認為此係因多年來雙方積極對話溝通所獲成果,並且亦令各方認為北京與梵蒂岡在2018年9月22日對外宣布,雙方就主教任命達成臨時協議,並於2020年10月22日以及2022年10月22日兩度延長協議兩年,可望在到期後,繼續延長該項臨時協議。

 儘管該項協議內容從未對外公布,同時在實際運作過程中亦曾針對個別主教任命與設置教區產生過爭議;但整體說來,到最後北京與教廷總是能夠相互妥協依據協議繼續運作,依據其運作狀況,各方其實已能透過揣摩,勾勒出協議大體內容。

 就世俗外交層面來說,儘管並未設置專屬外交代表機構,但中國大陸與教廷外交官員對話管道相當暢通;2020年2月15日王毅與梵蒂岡外長加拉格爾亦藉第56屆慕尼黑安全會議相約會晤,開始突破外交對話層級。

 儘管臺北方面對於北京與教廷外交互動相當關注,但從目前跡象看來,不論是教廷抑或是北京,都看不出來急於要建立正式關係跡象。特別是目前還設置在臺北之「教廷駐華大使館」(Nuntiatura Apostolica in Sinis;英語:Apostolic Nunciature to China),基於教廷並不承認兩個中國,因此更可作為教廷視臺灣為中國領土之嚴肅立場;因此更讓北京能夠以從容步調處理雙方關係發展進程。

 許多人都認為北京與教廷能在主教任命上有所妥協,其實就已經解決雙方建立正式關係最大障礙;其實此種看法是項嚴重誤判。就以越南為例,河內與教廷在1990年代就已經針對主教任命權取得共識,多年來運作狀況穩定平順,但從1975年越南由共產黨統治後,雙方當時斷絕外交關係,到今天都還未完全恢復。

儘管2023 年 7 月梵蒂岡與越南簽署歷史性協議,越南同意教廷任派常駐宗座代表並設立教廷辦事處;因此教宗方濟各在2023年12 月 23 日任命扎萊夫斯基(Marek Zalewski)總主教為首位駐越南常設宗座代表,但此並不代表雙方已經恢復正常外交關係。

其實從2011年開始,教廷就曾任命過吉雷利(Leopoldo Girelli) 總主教為首位非常駐越南宗座代表,但總是無法繼續發展雙方關係,由於不得其門而入,亦無法成為實質常駐越南宗座代表,因此直到2017年9月不再擔任該項職務為止,雙方關係還是裹足不前無法提升。8個月後,扎萊夫斯基被任命為非常駐越南宗座代表,直到2023年年底,雙方關係有所突破,才能真正進駐越南履行職務。

2024年4月9日教廷外交部長蓋拉格(Paul Gallagher)首度出訪越南,更被各方視為教廷對越南外交關係重要突破。當時就傳出正在安排教宗利用下次出訪東亞地區各國時,順道訪問越南訊息;但事實證明,河內與教廷關係雖然持續改善,但要達到完全正常化,恐怕還要假以時日才會更上層樓。

教宗方濟各對於積極促進不同宗教間相互和解從不諱言,本次出訪將會與印尼回教領袖大伊瑪目納薩(Grand imam, Nasaruddin Umar),共同訪問連接印尼主要伊斯蒂柯拉清真寺(Istiqlal mosque)與該國天主教大教堂,象徵宗教寬容之地下「友誼隧道」,其所表達立場與姿態相當明確。

從此來看,假若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當成某種宗教思想,在天主教歷史中與特定政治體制相互妥協,儘管此等政治體制未見得完全符合天主教教義,確實是不乏前例。

因此若要認定北京與教廷永遠不會達成妥協與建立正式關係,顯然就是不理解教廷面對世俗情理時,其實在態度上是相當務實,各種作為亦極具彈性。但整體進程還是會相當審慎穩重,恐怕不太可能以躁進手法,希望在短期內獲得具體成果。臺北經營教廷外交關係,永遠都有壓力,但短期內還不至於產生危機。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