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最後一座燃煤火力發電廠,即將在本月底走入歷史,讓英國成為G7集團(七大工業國集團)中第一個脫離高汙染性燃煤發電的國家,具有指標性意義。
綜合英國《衛報》(The Guardian)與《美國之音》(VOA)報導,位於英國東米德蘭(East Midlands)的「索爾河畔雷德克利夫發電廠」(Ratcliffe-on-Soar Power Station)自1967年開始運轉,迄今已57年,巨大的煙囪與冷卻塔一直都是東米德蘭的地標景觀,也是將德比(Derby)和諾丁罕(Nottingham)一分為二的 M1高速公路上的重要路標。
煤炭在英國經濟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曾與鋼鐵、蒸汽機一樣,是從英國起源的世界首次工業革命的象徵。一度是世界最大規模煤炭工業的興盛,也象徵著過去大英帝國的昌盛,但也導致倫敦長期籠罩著惡名昭彰、令人窒息的霧霾。「發明大王」愛迪生(Thomas Edison)1882年在倫敦市中心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燃煤發電站,此時距他發明電燈泡剛過3年。1980年代,煤炭仍占英國能源組合的70%,到1990年代占比才開始下降。過去10年中下滑幅度更為劇烈,在2013年已降至38%、2018年降至5.0%,去年(2023年)更是僅剩1.0%。
2015年時的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政府決定,為了有效減少碳排放,將在2025年底前關閉所有燃煤發電廠。新的工黨政府在7月贏得大選後,推出了首要目標的綠色能源計劃,成立了一個公家機構來專責投資離岸風電、潮汐發電與核電,目標就是要讓英國再次成為超級大國,特別是在「清潔能源」(clean erergy)領域。在本月30日關閉索爾河畔雷德克利夫發電廠只是英國在2030年實現電力脫碳、到2050年實現「零碳排」(carbon neutrality)宏偉目標的象徵性一步。索爾河畔雷德克利夫發電廠計畫在本世紀末完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新的開發項目:無碳技術和能源中心。
這將使英國成為G7成員國中第一個完全廢除「煤電」的國家,義大利計劃於明年(2025年)實現這目標,法國計劃於2027年實現、加拿大計劃在2030年實現,而德國則計劃於2038年實現。
英國智庫「能源與氣候情報」(Energy and 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主管拉爾斯頓(Jess Ralston)表示,英國對於2030年的清潔能源目標「非常野心勃勃」,「這發出了一個非常強烈的訊息,就是英國已經將氣候變遷視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而且這只是第一步」,「英國如此迅速且成功地逐步淘汰煤炭,主要是透過經濟和法規的結合。像燃煤電廠這樣的大型發電廠受到嚴格監管,因為所有二氧化硫、一氧化二氮以及所有排放物都來自燃煤電廠,這意味著投資此類電廠將不再具有經濟吸引力」。根據電力營運商國家電網ESO的統計,截至去年(2023年),英國天然氣發電佔發電量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來自風電,13%來自核電。
近年來,索爾河畔雷德克利夫發電廠仍可以為200萬戶家庭供電,但只有在預計用電量大幅增加的情況下才會運轉,例如2022年的大寒流,或是2023年熱浪期間。今年夏初,最後一趟運煤列車送來了1650噸煤炭,僅夠50萬戶家庭使用8小時。
74歲的退休人員雷諾茲(David Reynolds)表示,他在1967年電廠開始運轉之前、自己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看到這個電廠的建設過程,「這將感覺很奇怪,因為它還是一直都會在那裡。當我年輕的時候,可以進去廠區,但裡面除了堆著煤,什麼也看不見」。
在附近凱格沃斯(Kegworth)經營酒吧的25歲女子貝基(Becky),她的父親就在這座發電廠工作,現在卻即將失業。貝基擔心,本月30日可能會激起父親和其他350名剩餘員工的強烈情緒,「這就像一個時代的結束,但這也是他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