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俄羅斯運輸部長之死 揭開普丁體制下的風險與恐懼

俄羅斯前運輸部長斯塔羅沃伊特(右)7日遭俄羅斯總統普丁(左)解職,隨即被發現陳屍車內。圖/取自俄羅斯總統府
俄羅斯前運輸部長斯塔羅沃伊特(右)7日遭俄羅斯總統普丁(左)解職,隨即被發現陳屍車內。圖/取自俄羅斯總統府

俄羅斯前運輸部長斯塔羅沃伊特(Roman Starovoit)7日遭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解職,數小時後即被發現陳屍於車內。隨著官媒近日零星披露其疑似自殺的相關細節,其中一項格外引人注目:據《生意人報》(Kommersant)報導,調查人員在現場發現一把克拉克手槍(Glock),據稱為他過去因功績獲頒的武器。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2023年10月,斯塔羅沃伊特在擔任庫爾斯克州州長時,曾因協助維護地方安全而從內政部獲贈一把裝於天鵝絨盒中的手槍,當地媒體刊登了相關照片。

不到兩年後,他死亡之際,卻有報導稱他涉嫌挪用數百萬美元的邊境防禦預算。這筆原應強化邊防的資金,在烏克蘭去年8月突襲該地區時,本可派上用場。兩名消息人士向路透表示他們聽聞此一說法。

目前尚無法確認斯塔羅沃伊特身旁的手槍是否就是當初獲贈的那把,也無法確定他的死亡與貪腐案或被解職是否有關(當局未公布正式解職原因)。但這一畫面令人印象深刻:普丁政權中的一位昔日新星,倒斃於特斯拉座駕旁,身邊是他過去效忠體制所換來的「獎賞」,此情此景在當今俄羅斯格外令人唏噓。

普丁對烏克蘭發動無端戰爭已逾三年,克里姆林宮的政治鉗制再次收緊。忠誠早已不再是安全保證,而越來越殘酷的清算行動,幾無藏身之地。

對許多記憶猶新的俄羅斯人而言,舊日恐懼正重新浮現。

流亡異議人士伊利亞·亞辛(Ilya Yashin)在X平台上寫道:「這事件帶有史達林主義的氣味。」而這股政治腐臭,早已不止籠罩運輸部。

如今普丁已展開其第五個總統任期的第二年,克里姆林宮近來也加快清除殘存威脅的步伐。

6月中旬,俄羅斯最高法院宣布取締反對派政黨「公民倡議」(Civic Initiative),該黨曾試圖提名2024年總統大選中唯一的反戰候選人納傑日金(Boris Nadezhdin),但未果。法院指控該黨七年來未參與選舉。

該黨領袖安德烈·涅恰耶夫(Andrey Nechaev)上月在Telegram對支持者表示:「這是場悲劇性的鬧劇。他們先用捏造的理由禁止我們參選,然後又指責我們未參選。」

原本就岌岌可危的俄羅斯選舉監督制度,如今也幾乎走入歷史。8日,唯一仍存的獨立選舉監督機構「Golos」宣布解散。

Golos表示,這一決定是在其聯合主席梅爾科尼揚茨(Grigory Melkonyants)於5月底被判刑五年後作出。法院裁定他涉嫌與歐洲選舉監督網絡(ENEMO)有聯繫,該組織自2021年被俄國列為「不受歡迎的組織」。

Golos否認指控,但指出該判決已讓所有成員面臨刑事追訴風險。

反對派政治人物卡拉-穆爾薩(Vladimir Kara-Murza)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指出,Golos案正體現普丁的一大特徵:長懷怨恨、遲來的報復。

卡拉-穆爾薩認為,Golos的「原罪」並非在2024年,而是在2011年,當年Golos揭露俄國國會選舉中的大規模舞弊,而普丁也於該年宣布結束總理任期、重返總統之位。隨後爆發的抗議,是蘇聯解體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卡拉-穆爾薩寫道:「那是普丁最脆弱的一刻,他從未原諒那些試圖在俄羅斯發動『顏色革命』的人。這才是梅爾科尼揚茨被判刑的真正原因。」

壓力上升的範圍,也不限於政治圈。上周六(5日),據《生意人報》報導,俄國大型金礦企業南烏拉爾黃金公司(Yuzhuralzoloto)董事長斯特魯科夫(Konstantin Strukov)企圖搭乘私人飛機出境時遭逮捕。

幾天前,俄國檢察總長剛啟動法律程序,欲將該公司收歸國有,指控斯特魯科夫曾利用其地方政府職權非法取得公司控制權,並涉及其他違規行為。

若說蘇聯解體後的1990年代,是財產由國有向私有大舉轉移的時代,那麼俄烏戰爭的現在,則正經歷一場逆轉。

卡內基俄羅斯歐亞中心研究員普羅科片科(Alexandra Prokopenko)稱此為「俄羅斯近三十年來最大規模的財富再分配」,而目的正是「強化對普丁的忠誠」。

這場再國有化浪潮毫不掩飾其蘇聯式控制的氣息。俄國檢察總長今年3月曾向普丁報告,總值達2.4兆盧布(逾300億美元)的公司已移交國有,目的在「防止私人企業被用來對抗國家利益」。

斯塔羅沃伊特之死,或許是蘇聯解體以來首位現任部長自殺事件,尚不確定他的死亡發生於解職前或後。

上一次類似事件還要追溯至1991年8月:前內政部長、未遂政變參與者普戈(Boris Pugo)於政變失敗後自殺。當時俄國政局混亂,關於普戈之死、其妻自殺未遂、以及兩人遺書的細節廣為流傳。

而如今的普丁時代,資訊封鎖近乎密不透風,令人難以釐清斯塔羅沃伊特究竟為何死亡、又發生了什麼事。但對俄羅斯人而言,這是一記鮮明警鐘:在克里姆林宮準備與西方進行一場長期對抗之際,擁有財富與權力也變得愈發風險重重。

 

※《梅花新聞網》提醒您: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如果需諮商或相關協助可撥生命線專線「1995」或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