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微信公眾號「中國軍號」今(26日)發出消息說,9月25日8時44分解放軍火箭軍向太平洋公海,發射1枚攜載訓練模擬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準確落入預定海域,並首次發出現場圖。上海復旦大學也在這軍方微博表示,和44年前首次發射相比,這是中國首次全程展示「第一擊」能力,「給誰看的,一目了然」。
據《新華社》報導,中方就這次「例行安排」已提前向有關國家作通報。不過日本外相林芳正受訪被問到是否有做通報,他說「並未事先通知日本」。這是中方歷來第2次公開宣佈朝太平洋試射洲際彈道飛彈,上次是44年前,即1980年5月。《產經新聞》引述消息人士說,中方在25日發射洲際飛彈前曾提前知會美國、澳洲和紐西蘭。
《朝日新聞》引述日本海上保安廳稱,中共解放軍早在23日傍晚6時左右,就劃設了3處「太空垃圾」落水海域,並預告在25日上午7時至下午1時之間落水,3處海域有2處在菲律賓呂宋島周邊,1處在美國夏威夷州以南。日本防衛省推測,飛彈在呂宋島周圍2處海域上空分離,彈頭落入夏威夷以南公海。
上海復旦大學教授沈逸看現場圖後在微博指出,「確認了,就是標準的ICBM,不出意外的話還是加固發射井。」他說,和44年前潛艇發射相比,這是中國首次全程展示可以「第一擊」(預警後反擊能力大幅提升)及「打擊硬目標」(摧毀對方加固發射井等高防軍事目標)。
沈逸指出,發射的是一枚陸基洲際彈道飛彈(ICBM),帶模擬彈頭,全射程1.2萬公里。用美國人的話來說,這種武器具備26分鐘之內,打擊全球任何角落目標的能力。他說,44年前的1980年5月18日,中國首次向南太平洋預定海域發射「遠端運載火箭」,獲得圓滿成功。而這次是繼原子彈、氫彈、導彈核武器研製和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後,中國在尖端科技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ICBM全射程實驗,展示的實力、具備的核威懾意義,無需多言。
其次,沈逸表示,ICBM是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中最具威力的一種。ICBM,陸地發射井或機動發射,射程超過8000公里,具備核打擊能力,SLBM,潛艇發射洲際彈道飛彈,可有同樣的射程,但因平台的關係主要用於報復打擊。ICBM可有效打擊對方加固發射井為代表的點目標。
沈逸說,中國展現的是,作為全球五大合法擁有核武器國家之一的戰略威懾力量,震懾的,是破壞地區安全與和平的不穩定因素;維護的,是這個世界日趨面臨蠶食和挑戰的和平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