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裕明/實踐大學通識教育二中心副教授
2024年9月中旬,中國解放軍遼寧號航空母艦編隊在西太平洋海域進行艦載戰鬥機與直升機的起降演習。這項演習旨在驗證遼寧艦從訓練艦轉型為戰鬥用途,也測試殲-15B新型艦載戰鬥機,以及海上艦載機之運用與支援作戰,可能同時進行神雕無人預警機或攻擊11無人攻擊機的協同作戰演練。
遼寧艦在抵達既定的演習地點前,於9月18日穿越台灣東北海域,經過日本沖繩縣與那國島和西表島之間的海域後,進一步進入太平洋。這過程引起日本的關切,防衛省立即進行監視和情報蒐集,並派遣高波號與川內號護衛艦警戒監控。
遼寧艦此次演習的亮點無疑是殲-15B艦載戰鬥機的起降操作,這一舉動強烈暗示中國正加速提升其航母艦載機的作戰能力,並驗證其在高強度作戰環境中的性能極限,以及聯合作戰的戰術。更有媒體報導,遼寧艦將測試「新一代艦載機」殲-35。
在現代海戰中,航空母艦艦載機的數量對戰鬥勝負具有至關重要影響。根據蘭徹斯特法則(Lanchester’s Laws),艦載機的數量不僅會直接影響戰鬥力,甚至能以指數級增長大幅提升艦隊的整體戰力。
在實戰中,殲-15B艦載戰鬥機能夠迅速起飛、進行打擊並返回航母,進行多次快速的作戰循環。根據蘭徹斯特平方法則,在現代化作戰中,每架殲-15B戰鬥機能同時攻擊多個目標或抵禦多方向之威脅。當艦載機數量增至84架時,戰鬥力不僅僅是三艘航母簡單相加,而是整體效能之大幅增長。
如果將中國的三艘航空母艦(遼寧號、山東號、福建號)的84架艦載機與日本的加賀號和出雲號護衛艦的艦載機進行比較,我們可以根據蘭徹斯特法則來計算作戰效能。
假設加賀號和出雲號各搭載10架F-35B戰鬥機,總共20架,加上28架直升機的支援能力,中國艦載機的作戰效能為7056,日本艦載機的作戰效能為400。這表明,中國艦載機在數量上的明顯優勢,根據蘭徹斯特法則,其戰鬥效能約是日本艦載機的17倍。即使考慮到F-35B的技術優勢,中國航母打擊群的戰鬥能力在數量上仍具有顯著優勢。
殲35可能成為改變中國航母的隱形戰力
解放軍部署殲-35將增強解放軍航母的作戰效能,尤其是在空中打擊能力與戰場靈活性。殲-35具備先進匿蹤設計及武器載荷能力,能在高強度作戰環境中發揮關鍵戰力。相較於現役的殲-15戰鬥機,殲-35在航程、隱蔽性能以及作戰性能上均有提升。
根據目前所見有關殲-35之性能諸元方面,殲-35的正面雷達反射截面積(RCS)僅為0.01平方公尺,最大作戰半徑達到1350公里,遠超過目前殲-15的作戰能力,使得殲-35能降低被對手雷達發現機率,也能夠更為遠距打擊敵方目標,進一步強化解放軍航母戰鬥群的遠程作戰能力,增加在戰場的生存能力。
與目前解放軍所採用的殲-15相比,殲-35更輕且更加高效,並能利用未來的電磁彈射系統(EMALS)從福建號等新型航母上起飛,這將提升航母出動效率與戰機載荷能力。同時,殲-35與無人機、偵察機和其他艦載機能夠協同作戰,延伸預警與打擊範圍,形成更完整的海空作戰體系。
殲-35作為解放軍新型艦載戰鬥機,仍面臨數項挑戰。其一,發動機推力與可靠性不足,可能影響作戰效能。其二,儘管具備隱形技術,但在美國與日本擁有電戰優勢的情況下,其匿蹤效果或受限。
此外,殲-35的高維護成本及其與其他作戰系統的整合度,將影響長期運行的表現,且可能受到國際軍事技術和零部件管制的限制,進一步影響其升級和改進潛力。
當解放軍運用多艘航空母艦形成三個打擊群(北海艦隊的遼寧號、東海艦隊的福建號、南海艦隊的山東號)時,使其能夠在海上布局多層次防禦系統。這種多層次防禦策略將會加強中國的「近海防禦」戰略,從第一島鏈的外圍,經由沖繩和宮古島的通道,延伸到巴士海峽,構成海上防禦屏障。每個航母戰鬥群能負責不同海域,形成縱深防禦體系,讓中國能防止其他國家對於台灣的馳援。
在台海或南海等潛在衝突區域,中國可以運用海上民兵或海警船艦作為游擊單位,並與航母打擊群相互配合,結合灰色地帶作戰,增強對台灣的內部壓力,以及對外部勢力的防禦壓力。這些準軍事部隊可以隨時轉移作戰地點,進行突襲。
同時,解放軍可以利用海上無人艦持續進行海上監控,並收集對手艦隊和潛艇的行蹤與活動情報。亦或者,執行自殺式攻擊任務,攜帶高爆炸藥直接衝撞敵方艦船或設施。
數據築城的海上防禦網
航母在進行作戰時,通常需要由驅逐艦、巡洋艦、潛艦等組成航母打擊群以提供全方位的護衛及支援。雖然沒有明確消息,但有媒體報導指出,中國正在朝著建造第4艘或第5艘航母計畫發展,從目前建造時程來看,預計到2030年代應會擁有5艘航空母艦組成的艦隊,以與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打擊群相抗衡。
針對中國航母打擊群發展,台灣可在AI技術、無人機應用、情報蒐集等三個面向強化國防應處。在AI技術方面,台灣可透過與發展機器學習技術強化戰場態勢感知,增強防空及反艦辨識能力與決策流程,藉此縮短對海空威脅反應時間,進一步增強台灣防禦能力。
在無人機方面,台灣應積極採購和發展多種類無人機艦,將其應用於偵察與搜索、監控和攻擊作戰中。由於無人機艦能節省人力資源,提升海空情報蒐集能力,並掌握中國航母打擊群的即時動向,進一步可以研發無人機用網絡戰鬥系統。
在情報與反情報方面,現階段應加強跨部隊與軍種的資訊共享與分析平台,整合各類偵察數據和情報來源,提升對中國航母打擊群行動的精確掌握,並及時部署反制措施。同時,必須強化資訊保全與反情報機制,防止機敏情報遭到滲透或外洩,並透過建立嚴密的適性評估與管理系統來保障資訊安全。並建立能對應混合戰爭與認知領域資訊戰能力,強化電信、圖像、公開與人員情報能力,包含利用低軌衛星強化通聯等。
日前立法院預算中心指出,眾多戰鬥部隊編現比未達8成。面對無可逆轉的少子化困境,台灣更應加速發展無人機艦、車輛系統,減少依賴傳統作戰人員,應對人力資源不足問題,同時學習其他國家做法,調整編制,聚焦提升部隊質量與效率,並強化訓練與裝備,最大化有限人力的戰鬥效能。
(國戰會專稿,授權梅花媒體集團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