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評論】拆樑未果恐意猶未盡而欲罷不能

 基隆市長謝國樑罷免案13日投票,謝國樑(右)自行宣布罷免案不通過,他致詞時一度哽咽。圖/中央社
基隆市長謝國樑罷免案13日投票,謝國樑(右)自行宣布罷免案不通過,他致詞時一度哽咽。圖/中央社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罷免基隆市長謝國樑的「拆樑」行動,在還算高的投票率下未竟其功,顯示有更多的基隆市選民願意挺身而出,強烈捍衛現任市長謝國樑。儘管如此,由於「拆樑」動員獲得的同意票數並不算難看,民進黨相關外圍團體恐怕是意猶未盡而「欲罷不能」。

拆樑行動為全面政治鬥爭投石問路

發動罷免案的主因是基隆「東岸商場」的產權爭議,未能得標的NET公司聲稱擁有市場2至4樓的產權,市政府則稱那是市政府的財產,因而產生包括前市長可能嫌圖利罪等爭議。儘管發動罷免的團體還提出了多項「競選政見跳票」及「施政不力」的理由,但卻未有對市民權益造成重大損害的情形。因此,發動罷免的理由本存有正當性的質疑。

事實上,發動罷免謝國樑的真實原因之一,大多就如同民進黨壓制立法院的國會改革法案一般,不難看出是為阻遏被翻出民進黨執政時見不得光的「內帳」。不僅如此,民進黨雖繼續取得了中央執政權,但總統得票數和立法院席次均未過半,故乃企圖以罷免來扭轉不符合民主的「雙少數」執政困境。

過去曾有成功罷免高雄市長韓國瑜的經驗,鼓舞了謝國樑罷免案的推動,並猶如為新一波全面政治鬥爭投石問路。儘管「拆樑行動」以失敗告終,但以賴清德的堅強鬥性,掌握執政權力與資源的民進黨,恐怕仍將再接再厲,繼續其「報復性罷免」的行動。

日前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即指出,已有所謂的「民間團體」在台中市啟動罷免案,開始收集成案第一階段所需的罷免連署書。而他們籌畫罷免的對象,則是幾位與台中市長盧秀燕關係密切的「盧系立委」。

由此可知,發動罷免除為遏制揭弊和掃除民進黨執政的障礙外,還另有套「超前部署」的「前瞻計畫」,要預先打擊未來具有挑戰民進黨政權實力的潛在對手。

罷免制度到了該檢討的時刻

然而,罷免制度已成為黨派在選舉失敗後,還能在當選者就任一年後,尋求「敗部復活」的延長賽,其政治鬥爭的意義濃厚,而非這個制度的原初目的。

地方民選首長和民意代表的權力性質不同,選舉制度和負政治責任的對象也不同。然而,罷免這些公職人員的通過門檻,卻同為原選區選舉人四分之一以上之同意,顯然並不合理。

尤其,以民選首長的罷免而言,未出來投票者應視為罷免與否皆「無所謂」,意即並未強烈同意罷免。而若同意票高於不同意票,且同意票又高於當選票數時,即可認定選民同意罷免的意向,強烈到民選首長應負起政治責任下台。

如今罷免制度已淪為政治黨派尋求「敗部復活」的延長賽,是到了該檢討該制度的時刻了。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