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禪為友:中國佛教禪宗的千年流變

民眾參觀大陸第5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中國佛教著名寺院南華寺。圖/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民眾參觀大陸第5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中國佛教著名寺院南華寺。圖/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10月17日,主題為「同願同行·和合共生」的第六屆世界佛教論壇在中國浙江寧波落幕。論壇從佛教的包容智慧、精神內涵、人間佛教的思想與內涵等角度和內容展開討論,以促進不同文明與信仰間的平等相待、和諧共存和交流互鑑。

唐朝比丘尼無盡藏(無盡藏尼)曾向中國禪宗南宗創始人、六祖惠能請教《涅槃經》。惠能不能識字,請無盡藏尼讀經以嘗試為他釋疑。六祖惠能答曰,佛經是指向成佛的手指,但佛經本身不是佛。如同手指可以指向明月,但手指永遠不是明月。

「傳統文化好比指月的手,本身難分好壞對錯,關鍵在於研習的人,不能困在經典的文字或名相裡。」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王德峰認為,中國哲學思想為佛教思想所啟發,先秦儒家與道家的思想與佛教思想歷經千禧年發展與交融,體現在中國佛教之中的便是禪宗思想。

禪宗的起源可追溯至南北朝時期,由古印度僧人菩提達摩傳入中國,他被認為是禪宗的初祖。達摩祖師以「二入四行」禪學思想創立了禪宗,其中「理入」依靠智慧或真理而入佛道,「行入」即透過修行實踐達到佛道。

在經歷過兩漢至唐朝的漢譯佛經階段後,佛教思想基本上融入中國百姓的生活之中。唐朝高僧六祖惠能提出「不立文字,頓悟成佛」的南宗禪思想,強調萬事萬物皆在自性之中。禪宗思想與實踐強調「心為法本,開拓創新」,通過「不立文字,頓悟成佛」的方法,以及「坐禪修養方法」的實踐,實現了從內心深處至外界的心靈淨化和智慧啟迪。

2014年5月6日,廣東肇慶廣場上的「六祖頓悟」浮雕。圖/中新社記者 黃耀輝 攝

2014年5月6日,廣東肇慶廣場上的「六祖頓悟」浮雕。圖/中新社記者 黃耀輝 攝

 

惠能創立的南宗禪是中國佛教史上的宗教革新運動,他透過簡易化繁瑣的佛教教義,宣揚頓悟成佛的理念,使得佛學變得簡潔明了,從而不僅被廣大民眾所接受,也得到封建統治者的讚賞。這種簡易化的教義使得禪宗能夠迅速傳播開來,並在社會各階層中廣受接受。

隨著禪宗逐漸成為中國漢傳佛教的主流,並與中國文化融合形成了獨特的思想體系,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和思想產生影響。中國佛教禪宗自唐代完成本土化後,逐漸傳播至東亞及歐美國家或地區,形成了世界性的文化現象。

唐宋以後,中國禪宗確立了五宗七派,隨後在日本鎌倉時代傳入,結合當地文化形成了「日本禪」。從中國求佛回國的日本高僧榮西和道元分別將臨濟宗和曹洞宗傳入日本。韓國、越南等國禪宗亦有傳播,如溈仰宗曾流傳至朝鮮。

自20世紀以來,禪宗透過通俗化的形式傳入歐美國家或地區,法國的禪宗由日本曹洞宗傳入,在美國形成了臨濟禪、曹洞禪和臨濟與曹洞綜合禪三個主要流派;英國籍日本比丘尼肯妮特將禪宗傳入英國,創立了「霞斯塔寺院」分會「瑟羅塞爾洞修道院」。

近年來,中國大陸在禪宗研究方面亦取得新進展與新發現。敦煌遺書的數位化分類整理與運用、《古典禪研究》《禪宗全書》等學術書籍的出版,以及新校各種《壇經》和《神會語錄》等禪宗資料的整理,不僅關注禪宗的歷史發展,也涉及其義理和文化影響,正不斷豐富中國禪宗的傳承與發展。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