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的新時代,世界各國正著手準備,中國也思考過第二次的川普衝擊。8年前,當川普首度入主白宮, 2018 年首次對中國發動貿易戰,雙方關係跌至多年來的低點。路透報導,這一次,北京已為可能重返白宮的「川普2.0」做好萬全準備,除加深與俄羅斯等盟友的聯繫,增強技術自給能力,並預留資金以支撐更易受新關稅衝擊的經濟。專家也認為,這回,北京將以克制方式應對。
根據路透報導,專家指出,儘管中國對某些行動可能不得不進行反擊,但其主要策略將著重於利用美國與其盟友之間的分歧,並將致力於緩和緊張局勢,以便在貿易摩擦中及早達成協議,減輕其帶來的衝擊。
國際問題研究所教授趙明昊(Zhao Minghao)表示,中國大概不會重演川普上一任的反應方式。當時中國對川普的關稅措施採取強烈反應。他強調,習近平主席近日向川普發出的訊息中提到「合作而非對抗」,強調兩國之間「穩定、健康、永續發展」的關係。趙明昊對路透表示:「這次川普對北京而言並不再是陌生人。」北京將以克制方式應對,並積極與川普團隊溝通。
如今中國的科技巨頭對美國進口的依賴已大幅減少,但受房產危機與沉重債務影響,中國經濟比2016年更為疲弱,經濟增長從當時的6.7%下滑至如今的5%。
更糟糕的是,川普揚言終止中國的最惠國待遇,並對中國進口商品課徵超過60%的關稅,這遠高於他第一任期的關稅。趙明昊指出,北京已對此情勢做出備案,預計關稅可能會低於競選期間所說的水準。因為「如此高的關稅會顯著推高美國的通膨。」然而,這一威脅已令這個全球最大出口國的生產商不安,因為中國每年向美國出口逾4000億美元的商品。此外,美國還透過其他市場購買價值數千億美元的零件。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副教授李明江(Li Mingjiang)指出,中國經濟可能需要比預期中的1.4兆美元更大的刺激措施。「這將對中國的貿易造成非常嚴重的打擊,影響就業和政府收入。」李明江表示:「中國可能需要推出更大規模的國內刺激方案。」
為促進全球貿易,中國正進行透過密集外交活動,強化與盟友的關係,修復與對手的裂痕,並與歐盟持續艱難的談判,即便歐盟對中國電動車課徵嚴厲關稅。上月,中國結束與印度在爭議邊境的4年軍事對峙;8月,解決了與日本因福島核電站污水排放問題而產生的糾紛;而總理李強於6月訪問澳洲,這是7年來的首次訪問。此外,上個月習近平和李強分別出席金磚峰會(BRICS)和10國的上海合作組織(SCO)峰會,以加深中國與全球南方的關係。
中國-全球南方計劃網站和播客的聯合創始人奧蘭德(Eric Olander)說:「川普的首屆政府對非洲、拉丁美洲和東南亞的積極參與並不多,這讓中國在這些市場上能較為自由地運作,基本上沒受到競爭對手影響。」
香港浸會大學專家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表示,「中國將繼續與歐洲、英國、澳州,甚至日本人接觸,這不僅是為了在美國與北方國家間製造分歧,還是其推動對全球南方貿易再平衡的部分使命。」
第一次美中貿易戰期間,川普禁止對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並制裁包括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在內的公司,促使中國科技部門轉向國內並實現自給自足。中國主權基金中國投資公司(CIC)前董事總經理溫斯頓·馬(Winston Ma)表示,2018年川普禁止美國企業向中國大陸中興通訊(ZTE)銷售敏感技術的電子零件,是這一轉變的主要誘因。
不久之後,習近平呼籲國家在科學和技術上實現自給自足,推動中國在人工智慧和太空等關鍵產業的發展。結果是,8年前,中國僅有4個價值超過140萬美元的政府採購項目使用國產替代軟硬體;而今年這一數字已躍升至169個。儘管有這些進展,馬表示,晶片製造商「仍然面臨限制,這些中國公司無法向全球客戶供貨,也無法獲取最新晶片技術。」
曾在川普政府任職的商務部助理部長尼卡塔(Nazak Nikakhtar)指出,預計川普對中國的出口控制政策會更激進。她預期「實體清單」的顯著擴展,會將清單中公司的附屬企業及業務夥伴也納入。馬表示,這些限制將隨美國擴大制裁至海外供應商而產生長遠影響。他說:「未來幾年將是美中科技競爭最為重要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