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戰已逾2年9個月的俄烏戰爭,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最近增添許多變數。日前有美國媒體引述未具名官員說法,指即將卸任的總統拜登(Joe Biden)可能將前蘇聯解體後收走的核武歸還給烏克蘭,以增加對俄羅斯的威懾力。
消息傳出引發俄方強烈反應,總統普丁(Vlodimir Putin)本人雖尚未對外發言,身邊盟友已開嗆此做法「完全不負責任」、「等同與俄羅斯發動核衝突」,局勢似又升溫。
綜合《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與《新聞周刊》(Newsweek)報導,在每俄兩國關係日益緊張之際,俄羅斯安理會副主席、前總統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在個人社群發文批評了有關將核武從美國轉移到烏克蘭的說法,「美國政客和媒體正在認真討論將核武轉移到基輔的後果。這對我來說就像是瘋狂、衰老的拜登的可悲笑話,他想要優雅地離開這個工作,卻轉換成令人驚駭的現實」,「向一個正在與擁有最大核力量國家進行戰爭的對手提供核武器?這個想法是如此荒謬,以至於讓人懷疑有如行屍走肉的拜登和所有建議這樣做的人,是否都成了偏執狂(paranoid psychosis)」。
梅德韋傑夫強調,自己必須對這些胡言亂語發表進行評論。第一,向基輔政權轉讓核武的威脅本身就會被視為為了與俄羅斯發生核衝突做準備;第二,此類武器的實際轉讓等同於《核威懾領域國家政策基本原則》(Fundamentals of State Policy in the Field of Nuclear Deterrence)第19條規定,對我國的攻擊行為,後果是顯而易見的。
截至2020年,梅德韋傑夫提到的《俄羅斯聯邦核威懾國家政策基本原則》第19條「俄羅斯聯邦使用核武可能性的條件」中,包括取得發射彈道飛彈攻擊俄羅斯聯邦和/或其盟國領土的可靠資訊。但普丁日前簽署更新後的核武使用規範,強調俄羅斯將在防止國家間緊張局勢升級的前題下「採取一切必要努力減少核威脅」,避免導致「軍事衝突,包括核武衝突」,但強調核威懾應確保「潛在對手了解,如果俄羅斯聯邦及其盟友受到侵略,報復是不可避免的」。
儘管烏克蘭至今大量利用核能,但作為《核武禁擴條約》(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的簽署國之一,並未試圖採購核武。然而,俄羅斯2022年全面入侵後,引發了許多世界領導人對烏克蘭放棄核武的決定表示遺憾。2023年4月,曾協助策劃了 1994 年《布達佩斯備忘錄》(Budapest Memorandum)的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曾公開表示,如果烏克蘭仍然擁有核威懾力量,俄羅斯可能會選擇不入侵,「我認為我對這件事有責任,因為我讓他們同意放棄核武。如果烏克蘭仍然擁有武器,俄羅斯會採取這種手段」。
今年(2024年)10月中旬,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布魯塞爾發表演說時表示,他已在9月告訴川普(Donald Trump),烏克蘭需要發展核武,以遏制俄羅斯的侵略,「讓烏克蘭擁有核子武器,這將是我們的保護,不然我們就應該建立某種聯盟。但除了北約之外,我不知道現在還有任何有效的聯盟」。而澤倫斯基稍後也重申:「我們從未說過我們正在準備製造核武或類似的東西」,他的言論只是對《布達佩斯備忘錄》的失敗表示遺憾。
《新聞周刊》要求白宮對這起事件發表回應,白宮僅回答:「我們並未打算為烏克蘭裝備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