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短命戒嚴】《紐時》:戒嚴鬧劇體現南韓政黨惡鬥與社會矛盾

韓國祖統尹錫悅宣布戒嚴不久就遭到國會反對,結束一場鬧劇,外媒表示反映政黨惡鬥。圖/翻攝自CNN Youtube 頻道
韓國祖統尹錫悅宣布戒嚴不久就遭到國會反對,結束一場鬧劇,外媒表示反映政黨惡鬥。圖/翻攝自CNN Youtube 頻道

韓國近年來被視為文化軟實力的典範和亞洲民主的中堅力量,在尹錫悅總統一場戒嚴令鬧劇,對韓國的國家形象造成不小傷害。《紐約時報》分析指出,尹錫悅這個短命的戒嚴令戲劇性地體現韓國政治兩極分化嚴重,以及在不斷崛起的全球實力表象之下,隱藏著深刻的社會不滿。

尹錫悅2022年以微弱優勢贏得韓國最高職位,這是自上世紀1980年代韓國民主化後,開始舉行總統自由選舉以來最激烈的一次。為這次戒嚴鬧劇埋下伏筆。

尹錫悅的政黨屬於保守派,在韓國一直不受歡迎。當年他僅以0.8個百分點的優勢贏得選舉。分析人士表示,那次投票更多的是對自由派文在寅的不滿,而不是真的支持尹錫悅。

尹錫悅在競選期間就批評文在寅北韓政策的失敗,他呼籲加強與美國的軍事合作,並嚴格執行對北韓的制裁。尹錫悅還希望韓國將更能發揮作為美國盟友在東北亞影響力。但是尹錫悅上任以來雖與美國關係更加緊密,但朝鮮半島情勢卻更緊張,反對派也不支持他的對外政策。

此外,尹錫悅上任以來的民調支持度一直都不高,行事作風與政策方向爭議不斷。今年4月的國會大選,被許多韓國人稱之為「審判日」。反對派大勝後與政府的僵局更形惡化,國家預算無法達成共識。反對派開始彈劾尹錫悅政府官員,雙方的惡鬥進一步加深。

在今年選舉中,政黨間的攻訐就很嚴重,自由派稱尹錫悅是「賣國賊」、獨裁者、厭女者,保守派則給自由派貼上「親朝鮮共產黨」的標籤。這個罪名也成為這次尹錫悅宣布戒嚴的理由。

《紐時》指出,韓國政黨惡鬥事實反映韓國社會的不滿。儘管韓國在商業、電影、電視和音樂領域的全球影響力與日俱增,但社會不平等加劇國內的普遍不滿。飛漲的房價迫使南韓人以越來越高的成本住在越來越小的空間。

最近南韓大學畢業生很難找到合適工作,世代矛盾也在加深。許多年輕人面臨不確定的經濟前景,不願結婚生子,導致人口迅速老化,出生率全球最低。

社會不滿情緒苦無出路,尹錫悅突發奇想用戒嚴鞏固權力,自然適得其反。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