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近期,我國總統賴清德出訪南太平洋三個邦交國——馬紹爾群島、吐瓦魯和帛琉,並過境美國夏威夷與關島,此行被民進黨當局宣稱為「深化外交合作」的重要成果。然而,這次行程在國內外引發了不同的評價,有人認為這是台灣外交突破的一環,也有人質疑其對台海穩定的影響。本文將以中立角度分析此行的背景、成效與可能帶來的後續影響。
過境美國的政治意涵
賴清德此次出訪最引人注意的,是其過境美國的安排。夏威夷與關島作為美國印太戰略的核心樞紐,其選擇並非隨意,而是具有特定的政治考量。
在夏威夷,賴清德參觀了二戰博物館和紀念設施,強調歷史連結與臺美「共同價值」。而關島作為美軍第一島鏈的重要基地,其戰略地位更突顯美國對印太地區的關注。雖然民進黨當局稱此行為「低調過境」,但相關行程實際具有象徵性的挑釁意味,試圖凸顯美臺之間的合作,並在國際上擴大台灣的能見度。
然而,過境美國的安排未能帶來實質性的外交突破。美國方面對賴清德的接待相對低調,僅限於非公開會面與象徵性交流,顯示美方在台灣問題上的有限支持。同時,台灣過度依賴美國的做法,可能加劇地區不穩定,並讓台灣的外交自主性受到質疑。
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效益
賴清德訪問的三個南太邦交國長期依賴外部援助,在國際體系中的影響力有限。雖然民進黨當局宣稱此行是深化雙邊合作的機會,但現實挑戰不可忽視。
帛琉與吐瓦魯是典型的小型島國,經濟發展高度仰賴外援。儘管台灣多年來透過金援與合作計畫維持邦誼,但在大陸「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下,這些國家與台灣的關係也面臨壓力。例如,帛琉逐漸顯露對大陸經濟合作的興趣,而吐瓦魯則多次要求更多實質性的支持,顯示邦交穩定性存有隱憂。
馬紹爾群島對美國的高度依賴,使其外交政策受到限制。即便在形式上支持台灣,其實際行動仍以美國利益為優先考量。這意味著,即使賴清德此次訪問強調友誼與合作,也無法動搖大陸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大陸的對與區域平衡策略
針對賴清德的南太行程,大陸採取了軍事與外交雙管齊下的策略,既展現威懾力,也強化地區合作,試圖壓縮台灣的國際空間。
大陸在賴清德訪問期間加強台海周邊的軍事演習,顯示其維護國家主權的堅定立場。這種常態化的軍事行動,意在警告台灣當局停止挑釁行為,同時向南太地區國家展現實力,表明大陸對地區事務的主導地位。
在外交層面,大陸透過「一帶一路」及多邊倡議,加強與南太地區國家的合作。例如,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援助為當地提供了實質發展機會,這些努力使大陸在區域的影響力日益鞏固。此外,大陸透過多邊場合揭露台灣「金援外交」的限制性,提升自身的國際形象。
對台海局勢的潛在影響
賴清德的南太出訪與過境美國,固然彰顯了民進黨當局維持邦交的努力,但也暴露了台灣外交的侷限性。過度依賴美國與少數邦交國的策略,非但無法改變台灣的國際處境,還可能讓台海局勢更為複雜。
在兩岸關係日趨緊張的背景下,台灣當局若持續挑釁,可能進一步激化區域衝突。同時,大陸的回應也展現其在台海與南太地區的強大影響力,這對台灣的外交空間構成更大壓力。
賴清德的南太出訪是一次具象徵意義的外交行動,但實質成效有限。此行試圖強化邦交並彰顯台灣的國際存在,卻在挑戰大陸影響力的同時,進一步暴露台灣的外交孤立現實。未來,台灣若能以務實態度面對兩岸關係,停止挑釁,推動和平對話,才有助於降低地區緊張,為台灣人民尋求更穩定的發展前景。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