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美中電動車來勢洶洶 傳本田與日產展開合併談判

日媒報導,本田和日產正就合併展開談判。圖為兩家公司高層8月宣布合作的記者會。圖/翻攝自時事通信映像センター YouTube頻道
日媒報導,本田和日產正就合併展開談判。圖為兩家公司高層8月宣布合作的記者會。圖/翻攝自時事通信映像センター YouTube頻道

據知情人士透露,面對特斯拉(Tesla)及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的激烈競爭,日本兩大汽車製造商本田(Honda Motor)和日產(Nissan Motor)正就合併展開談判,此舉將使兩公司在全球汽車產業格局重塑的競爭中,得以整合更多資源。本田與日產未否認相關訊息,僅澄清目前這個計劃尚未由公司正式發布。不過,日本排名第二、第三汽車製造商之間的潛在合併,可能因多重因素變得複雜。

這項訊息最早由《日本經濟新聞》披露,報導中稱,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談判尋求設立一個控股公司,將本田和日產置於同一框架下。但該人士指出,尚不清楚此控股公司的設立是否最終目的是促成兩家公司完全合併。據《日經》報導,雙方已展開合併談判,預計將很快簽署成立新控股公司的合作備忘錄(MOU)。

隨著電動車市場格局加速變化,本田與日產在近幾個月中增強聯繫。在面對激烈競爭的同時,汽車製造商還需應對歐洲和美國市場需求停滯的挑戰,這加劇汽車業的壓力。本田與日產8月還與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達成協議,討論智慧化及電動化技術的合作。《日經》還報導,日產與本田最終可能將三菱納入潛在合作架構。日產目前是三菱的最大股東。

本田與日產17日分別發表聲明稱,雙方尚未宣布任何合併計劃。兩家公司表示:「正如今年3月所宣布,本田與日產正探索未來合作的多種可能性,並相互借助彼此的優勢。」聲明並補充稱,將在適當時間向相關利益方提供更新資訊。日產的主要股東法國汽車製造商雷諾(Renault)表示對此無相關資訊,並拒絕置評。

路透報導,過去一年,由特斯拉和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BYD)發起的電動車價格戰,進一步加大這個產業的壓力,尤其對於在次世代汽車方面虧損的企業。這迫使包括本田和日產在內的企業尋求降低成本和加速開發解套,合併成為實現這些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田的市值為5.95兆日圓,而日產為1.17兆日圓。若達成交易,這將是自2021年飛雅特克萊斯勒(Fiat Chrysler)與寶獅雪鐵龍(PSA)合併以來,汽車界規模最大的一筆交易。

美國權威汽車交易網站Edmunds的分析師考德威爾(Jessica Caldwell)表示:「隨著越來越多中國製造商進入市場並強勢競爭,那些規模較小的業者想存活越來越具挑戰性。」考德威爾說:「合併不僅是生存問題,更是為未來發展籌措資金的必要步驟。」

目前,本田與日產在中國市場市佔率正逐漸萎縮,中國在11月佔全球近70%的電動車銷量,單月銷量更超過127萬輛。2023年,本田與日產的全球銷量合計達740萬輛,但仍難以與比亞迪等價格更低的電動車製造商競爭。比亞迪的季度收入增速明顯,並在10月首次超越特斯拉。

全球其他汽車製造商如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和福特(Ford)則因高借貸成本和充電設施不足等問題放緩投資電動車。在歐洲,汽車行業也面臨動盪,由於市場疲軟、高昂成本以及電動車採用率低於預期,加上中國競爭對手的挑戰,成千上萬的工作面臨威脅。福斯(Volkswagen)甚至威脅首次關閉德國工廠,並削減工資以降低成本。

此外,任何合併計畫都將面臨美國的嚴格審查。據汽車行業官員表示,美國準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曾威脅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車徵收25%關稅,若本田與日產之間的交易需美國批准,川普可能會要求這兩家公司作出一定的讓步。例如,在其第一任期內,川普曾威脅對日本製造的汽車徵收額外關稅。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