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城風雲」特展揭幕  故宮呈現清代台灣築城歷史全貌

1670歐弗爾.達波(Olfert_Dapper)《第二、三次荷蘭東印度公司使節出使大清帝國記》熱蘭遮城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故宮提供
1670歐弗爾.達波(Olfert_Dapper)《第二、三次荷蘭東印度公司使節出使大清帝國記》熱蘭遮城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故宮提供

國立故宮博物院於12/14推出「築城風雲:清代文獻與圖像中的台灣諸城」特展,展期至20253/9。本次展覽透過院藏文獻圖檔、善本古籍以及珍貴的府城舊瓦,回溯台灣自17世紀以來荷蘭、西班牙及清朝等不同統治者築城的歷史軌跡,帶領觀眾探索「城」的演變,與其背後的社會脈動與防禦機制。

展覽分為五大單元,第一單元「這裡的『城』不一樣」聚焦荷蘭東印度公司及西班牙帝國於台南、基隆、淡水等地興建的西式堡壘,包括熱蘭遮城(Fort Zeelandia)、聖薩爾瓦多城(Fort San Salvador)等,並展出荷蘭作家歐弗特·達波(Olfert Dapper)的珍貴著作,重現熱蘭遮城的完整樣貌。

第二單元「擺盪與猶疑之行」,呈現清朝初期築城政策的消極態度,透過〈奏報台灣府城建築木柵情形〉,揭示當時以木柵及刺竹代替堅固城牆的策略。第三單元「城牆的加固改造」描繪乾隆年間因林爽文事件促使清廷改變政策,採取全面築城計畫,展出首次公開的「府城小西門殘瓦」,見證清代台灣築城的重大轉捩點。

第四單元「外力刺激下的變貌」描述晚清面對外來勢力時的築城革新,包括台北府城的建設,並特別紀念台北府城建成140週年。第五單元「基層之力」呈現民間基層自力興建的土城,反映出地方自主性及社會凝聚力,展現多元的台灣社會風貌。

策展人蔡承豪副研究員指出,「城」不僅是歷史的象徵,也與今日生活息息相關,如捷運站名「西門」、「小南門」等即源於古城名。此次展覽適逢台南建城400年及台北建城140年,為此推出前所未見的珍稀史料與實物,包括府城小西門舊瓦,讓觀眾在歷史軌跡中尋找台灣的過去與未來。更多詳情請見國立故宮博物院官網或社群平台。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築城風雲:清代文獻與圖像中的台灣諸城」
展覽日期:20241214日至202539
展覽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103陳列室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