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貨輪「伊鵬3號」涉嫌11月中旬時破壞連接北歐、中歐國家的海底電纜,《華爾街日報》引述歐洲執法官員和外交官表示,經過數星期以來的秘密談判,陸方同意歐洲4國人員登船調查,陸方、歐洲方面共33人,已在19日上午登船。此次參與國際調查的國家包括德國、瑞典、丹麥和芬蘭,談判則主要由德國和大陸外交部進行。
11月17至18日間,波羅的海的2條海底電纜被切斷,「伊鵬3號」(Yi Peng 3)被指與事件有關,涉嫌故意下錨在海床,拖行超過100英里(約160公里),切斷分別連接芬蘭、德國及瑞典、立陶宛的2條海底電纜。之後「伊鵬3號」停泊在丹麥和瑞典之間的公海,由帶頭調查此案國家的海軍艦艇、警用船隻輪流警戒。
報導也提到,調查人員正在調查「伊鵬3號」的陸籍船長,是否被俄羅斯情報部門說服進行破壞,「伊鵬3號」從11月15日,自俄羅斯的烏斯盧加港(Ust-Luga)啟航;2名歐洲情報官員表示,懷疑該船船長或其他船員可能已被俄羅斯特工賄賂。調查人員、情報官員和外交官稱,中國政府很可能沒有參與此事。
11月21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沙卡洛娃(Maria Zakharov)則強硬指,俄羅斯希望西方媒體能減輕在波羅的海電纜破壞事件中,好像有俄羅斯和中國參與痕跡的「臆想症」,並且希望進行調查。
由於「伊鵬3號」已近24年歷史,歐洲調查小組檢查了該船及船上設備,包括被指涉可能是切斷海底電纜的錨。報導知情人士稱,調查於公海進行,不能拘留任何船員,這事先已與中國政府達成協議。
大陸官方對此事也是低調回應,11月26日,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到此事時,毛寧僅簡單回應,「據我了解,中方同包括丹麥在內的有關方面,都通過外交渠道保持著順暢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