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寧默/政治大學博士生
2023年阿根廷新任總統米萊(或譯米雷伊:Javier Milei)宣誓就職,米萊出身自由進步聯盟,上台後以激進推行震盪療法(Shock Therapy,陸港譯:休克療法)而著名,隨著米萊就任一周年,阿根廷經濟衰退得到遏制,被西方媒體譽為「經濟奇跡」。然而,現實是這樣嗎?
深陷泥潭,阿根廷經濟困局從何而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阿根廷經濟困局源自多重領域,自身薄弱的經濟結構和經年累月的弊病,共同累積成今日困局,表現出宏觀經濟指標常年大幅震蕩、經濟結構脆弱和政府收支失衡等缺失。
在宏觀方面,阿根廷通膨指標平均每年為20%、2019年達到53%、2023年高達211%,外匯存底在2023年降至負值,基本經濟依靠IMF等國際貸款維持,2023政府債務佔GDP的89%,2024年1月貧困率升至57.4%,可見米萊上任前和上任初期經濟極端艱困。
經濟結構方面,阿根廷經濟依賴農業和採礦業,缺乏像樣的工業體系,農業和礦業容易受到國際局勢影響,一旦採購價格大幅波動立刻牽連GDP走低,農產外銷則幾乎依賴歐美市場。
阿根廷常年政府收支失衡,90年代初赤字較少,1996年阿根廷開始向福利國家過渡,而承辦福利國家需要大量公務員和福利開支,對中央和地方財政帶來嚴重負擔;2013年阿根廷公務員數量接近人口的10%,經濟波動導致稅收波動較大,稅收不足只好持續加稅,加稅進一步抑制了投資,形成惡性循環。
震盪療法 + 美元化破局 阿根廷經濟改革成效初現
米萊上台立即推動了一系列激進的經濟改革,以應對經濟危機。這些改革主要包括推動經濟美元化、削減公共支出、放鬆市場管制,以及國有企業私有化。
由於阿根廷比索的嚴重通膨導致國際社會對其失去信任,米萊推行美元化,與一些國家貨幣錨定美元或歐元不同,米萊直接宣佈關閉央行、停印比索,直接採用美元為法定貨幣。此舉雖然暫時遏制了惡性通膨,增強了國內外市場的信心,吸引了一些國際投資,但也失去了金融主權。
此外,他大幅削減政府開支,減少能源補貼和社會福利,以平衡財政赤字,改善了帳面數據。同時,放開外匯管制和貿易限制,恢復市場流動性,出口數據也出現短期回升。針對減少公共開支,米萊就職演說稱,未來將國家部會從18個減至9個、國務秘書處數量從106個減至54個,到2024年3月米萊已經裁撤5萬公務員,未來還將再裁撤7萬人。
在外匯和私有化領域,米萊承諾2025年將取消外匯管制並與美國總統川普進行自由貿易談判。國有企業方面,米萊承諾將41家國企私有化,目前6家已經啟動私有化進程。
對外形象中,米萊表現出對傳統中左翼福利國家的極端厭惡,米萊聲稱:「公共工程是導致盜竊的源頭,所有好人都應該起來反對」,伴隨著削弱能源和交通補貼,米萊也削減了養老金支出。
在一系列的自由主義重拳之下,阿根廷帳面經濟得到扭轉,GDP 今年從7月到9月增長3.9%,這是阿根廷自2023年底陷入衰退以來首次增長,通膨持續下降,外匯存底有所回升。米萊自由主義的震盪療法贏得了川普和馬斯克的熱烈支持,但也被質疑大幅削減社會福利造成貧富差距擴大等問題。
阿根廷景氣暫時復甦 成也美元、敗也美元?
與兩岸熟悉的貨幣自主不同,世界有一些國家貨幣錨定美元或直接宣佈美元、歐元或者澳元為法定貨幣,其中宣佈美元為法定貨幣的有厄瓜多、薩爾瓦多、巴拿馬、辛巴威、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帛琉等國。
使用美元的原因,無外乎本幣出現嚴重波動導致喪失信心,或貿易嚴重依賴美國,希望藉著用美元促進經濟發展。這些國家普遍經濟體量小,金融無法獨立自主。而區域經濟大國放棄本幣、使用美元,阿根廷卻創造了先例。
美國是阿根廷重要的初級產品出口國,同時阿根廷依賴美國的工業製成品,美國跨國資本持有阿根廷重點企業大額股份,一定程度控制阿根廷經濟命脈。另外,美國對阿根廷也不乏經濟和政治的直接干預。
二戰期間,阿根廷偏安一隅獲得發展的優良時機,經濟從農業向工業形態轉型,戰後在美國干預下,阿根廷與英國簽署Eady-Miranda Agreement,該協議打擊了阿根廷內部發展工業的動力,協議規定英國購買阿根廷農產品可以工業品的形式支付,協議簽訂後阿根廷經濟外匯不足,債務累積,比索貶值,英國因貶值拒絕英鎊兌換阿根廷比索,進一步加重了阿根廷財政危機,以至於阿根廷不得不接受了自己在馬歇爾計畫中農產供給國的地位。
美國長期直接或間接干涉阿根廷內政。在1990年代阿根廷實施了一系列自由市場改革,這些改革在美國的推動下進行。美國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國際機構要求阿根廷採取嚴格的財政緊縮措施、放寬市場管制、以及私有化國有企業,在短期內刺激了經濟增長,卻加劇了社會不平等,為後來的經濟危機埋下了伏筆。2011年阿根廷爆發金融危機、債務違約和嚴重通膨,美國通過國際機構施壓要求其繼續實施緊縮政策。
無獨有偶,米萊目前實施的挽救危機計畫,與國際機構對阿根廷的要求類似,並且在激進程度上米萊走在前列,這些政策在帳面上提升了部分經濟指標。當前通膨率增速放緩、外資流入小幅增加、外匯存底得到一定修復。然而,這些改善往往以犧牲社會福祉為代價,削減福利和公共服務也引發廣泛抗議。美元化和緊縮政策可能在短期內掩蓋經濟問題,但未解決貧困率高、產業單一等結構性難題。
區域大國是否能通過放棄貨幣主權挽救經濟?隨著經濟數字的改善,阿根廷民眾對米萊抱有好感,幾份民調顯示米萊支持率均超過50%;民眾對政府的信心指數也創下新高,米萊和美國總統川普分享了相似的政治理念,與美國走的更近,在經濟改革、國際議題上阿根廷可能會強化扈從美國的態勢。總體而言,米萊的改革推動了帳面經濟的短暫復甦,但造成不平等和大幅裁員帶來的社會危機仍伴隨左右,區域大國是否能通過放棄貨幣主權挽救經濟,其長期效果仍有待觀察。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