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南獅:百年傳承「舞」出新生

2021年3月29日,浙江杭州,澳門舞獅表演吸引遊人觀看。 圖/中新社記者王剛 攝
2021年3月29日,浙江杭州,澳門舞獅表演吸引遊人觀看。 圖/中新社記者王剛 攝

敲鑼打鼓,雄獅起舞。為慶祝澳門特區回歸祖國25周年,一群來自澳門本地和廣東的雄獅表演者19日在高233米、寬不到2米的澳門旅遊塔61層戶外觀光廊道表演高空舞獅。現場8頭舞獅集體獻禮,表演了「雄獅展威」「雄獅上山」等節目,引來掌聲陣陣。

「每只獅子顏色好靚,每一隻跟住,好新鮮,從來沒見過。」一名香港遊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讚歎不已。

早在澳門回歸一周年之際,舞獅表演就已亮相。澳門人常說,「有舞龍舞獅的地方,就一定有喜事發生」。在澳門,無論是五六歲的兒童,還是五六十歲的長者,都會參與舞獅運動。日常生活中傳統節日、開業迎賓等慶典儀式,舞獅亦未缺席。

澳門舞獅源自嶺南文化,傳承至今已有百年歷史。100多年前,珠江三角地區的移民飄洋過海到澳門,也將這一中華傳統帶至這裡。隨著社會發展,澳門舞獅漸成為澳門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2020年,舞獅被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

中國舞獅根據舞獅的風格和造型,分為南北兩派。澳門舞獅屬於南派,又稱「南獅」「醒獅」等,將武術、舞蹈、音樂融合於一體。「醒獅」就是為獅子點睛開光。朱紅色筆點在獅子眼睛上,獅子慢慢抬頭,突然間起跳,隨鼓樂舞動,像長眠後「猛醒」。

「看南獅,主要欣賞獅子神態與形態的合一。獅子要在舞動中表現出喜、怒、哀、樂、動、靜、驚、疑8種神態。」來自澳門武術總會的趙文杜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

南獅的道具主要由獅頭和絨布織成的獅身組成,每頭獅子由兩人合作表演一頭一尾,配合鑼鼓聲樂快慢輕重,表演各種形態動作。除「睜眼」「洗須」「舔身」「抖毛」外,「采青」「高臺飲水」「獅子吐球」「踩梅花樁」等也是南獅的重頭戲。「采青」更是其精髓所在。表演者需馬步扎實穩健,動作靈巧逼真,非一日練就。

據介紹,澳門南獅的造型以佛山獅和鶴山獅為主,門派間也有不同演繹,比如蔡李佛獅、洪家獅、詠春獅雖步伐各有其妙,但這些門派普遍有穩馬硬橋、體剛勁粗的南拳特點,所以澳門南獅既威猛迅疾,又靈巧綿密。

澳門長期注重南獅文化的傳承發展。20世下半葉起,澳門南獅逐漸發展為體育競賽項目。作為世界三大頂級南獅賽事之一的「獅王爭霸國際賽」,至今已成為展現獅藝文化的視窗。今年10月,澳門舉辦了第11屆「獅王爭霸國際賽2024——美高梅杯」,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的21支獅隊齊聚濠江,盡展南獅英姿。

2024年10月5日,第11屆「獅王爭霸國際賽 2024 — 美高梅杯」在澳門舉行。圖/取自澳門美高梅官網

2024年10月5日,第11屆「獅王爭霸國際賽 2024 — 美高梅杯」在澳門舉行。圖/取自澳門美高梅官網


近年來,澳門舞獅隊不僅受邀前往上海、江蘇等大陸省市參加「澳門周」活動,還遠赴馬來西亞、葡萄牙等國為當地民眾展示獅藝。

澳門自2015年起每年都會舉辦「幼獅訓練計畫」,向青少年推廣舞獅運動,至今已培養約400名幼獅「新力軍」。

更多澳門年輕人也在讓舞獅變「潮」。黑張飛、白馬超、黃劉備、紅關羽等是傳統南派舞獅的經典配色,如今,年輕人也嘗試將「國潮」元素融於舞獅服飾中。澳門青年李偉傑為世界華人獅王設計演出服飾加入街頭塗鴉、流體字等創新,在瞭解、吸收、解構、重塑中讓傳統文化與潮流會遇。

「傳統文化,他們也想要尋找創新的點,年輕人想要一些歷史的內容作為一個積澱,我可以嘗試去將兩方的群體結合起來。」李偉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如是說。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