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後,兩岸局勢是世界關注焦點。大陸微信公眾號「大灣區評論」刊出大陸智庫IIA戰略安全研究團隊(前海國際事務學院)根據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政策研究所教授鄭永年評論指出,選舉結果將帶來兩大風險:一是「台獨」冒險路線可能更激進;二是若兩岸交流得不到恢復,人民將更疏遠。
從第一點來看,鄭永年指出,賴清德新執政團隊的「台獨」路線可能更冒險激進。他說,不同於蔡英文代表民進黨傳統政治精英模式,賴清德基本算是草根出身,具有很大冒險傾向,是伴隨民進黨崛起而來的本土領導人。從團隊角度來看,這是一個比較具有「台獨」冒險傾向的團隊。
選後兩大風險:台獨更激進 人民更疏遠
其次,如果兩岸交流得不到恢復,兩岸人民會變得更加疏遠。鄭永年表示,因不承認「九二共識」,蔡英文執政8年來,兩岸已隔絕8年,兩岸交流幾乎停擺。民進黨積極塑造台灣本土民族主義,即使台灣跟大陸同屬中華民族,「台獨」勢力還是在推進台灣本土的民族主義,繼續主張並推行在文化上同大陸斷絕關係的政策。
雖然新生代台灣人在「台獨」問題上並非那麼激進,但其對中華民族的民族認同很可能更薄弱。賴清德執政,兩岸人民疏離感很可能變得更加嚴重。也因上述兩種危險,「台灣問題對國家統一、安全和發展變得越來越重要,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核心。」
■不解決台灣問題 陸難成海洋國家
鄭永年從兩方面論述此點。第一,台灣問題已成為中國地緣政治關鍵問題。中國要從一個陸權國家走向海洋,如果不解決台灣問題,中國很難成為海洋國家,南海相關權益也難得到保障。
第二,台灣是主權問題,而主權問題沒任何退讓空間。中國共產黨或是哪個領導人都不會承擔失去台灣主權的歷史責任,沒有人願意在台灣問題上成為另一個「李鴻章」。李鴻章是國家貧弱的產物,而一個已崛起的大國沒任何條件再產生一個「李鴻章」。
實現中國現代化 是最大政治
值得注意的是,鄭永年提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是國家最大政治」的觀點,「因為只有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實現民族復興大業,就此而言,台灣問題構成一個兩難選擇:如果台灣問題解決不當或解決不了,中國式現代化就可能受阻甚至中斷,那麼也很難說得上民族復興。」
除不能寄望民進黨、甚至國民黨來推進兩岸和平統一進程,鄭永年強調,也不要幻想美國會放棄用台灣來遏制中國崛起。他指出,國家統一主要面臨兩方面阻力,一是台灣內政,二是美國因素。需要研究這兩方面問題,尋找可行的解決方案。
■統一兩大障礙:台灣內政 美國因素
就台灣內政來說,鄭永年至少要考量三個方面問題。一是重新思考「一國兩制」方案中,主權與治權彈性及限度問題。儘管「一國」不會變,但「兩制」形式可以變。他說,「如果是和平統一,台灣方案可更靠向『兩制』,台灣方面將享更大自主治權。但如果是以武力粉碎『台獨』,『兩制方案』可能就更加靠向『一國一制』的方向。」
其次,Z世代已成為決定台灣未來政治走向的關鍵力量。當前,台灣年輕人可能對中華民族認同感較低,但隨著科技進步,這一代台灣年輕人也有自己的判斷能力。他說,「需要積極爭取Z世代新生力量,在新時代推動台灣問題的解決,要注意創新兩岸交流平台,注重小紅書、抖音等新媒體平台的使用,流轉、改變台灣年輕人的認同。」
他認為,不能讓民進黨宣傳「台灣成為下一個香港」的敘事。台灣對「一國兩制」的反對,主要是以香港作口實。但要特別強調,香港問題的產生不是因香港人追求民主,而是一些人想把香港當成「反中」基地。敘事方面要注重新生代觀點。
鄭永年建議從傳播方面強調Z世代、「千禧年一代的重要性,不要只看重老一代。隨著台灣人口結構變革,新生代基本成長起來了。是否統一並非他們關心的問題,相比之下低薪等民生問題更突出。如果大陸解決得好,『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有望達成。」
兩岸新競爭:看誰能為台灣Z世代創造更好的未來
他說,蔣經國先生在上世紀70年代提出兩岸「競爭」的概念。當前,可以重新提出一個新的兩岸競爭概念,即看誰能為台灣新一代年輕人創造更好的生活和未來,使台灣青年真正地在大陸謀求更加美好的未來和生活。鄭永年認為這一概念,是基於民眾福祉的良性競爭,非基於兩岸軍備競賽。讓更多台灣年輕人對大陸有好感,進而創造反獨促統的新高峰。
其三,把「台獨」勢力跟台灣老百姓分開,區分不同群體。他說,台灣第一代「原教旨主義」台獨分子已紛紛過世。蔡英文、賴清德這一代「台獨」勢力大都是機會主義者,只是在出現被認為是「機會時刻」時,可能會敢於冒險。
■採「混合模式」 普惠性開放 單邊讓利
據此,鄭永年提出,對台可採取「混合模式」策略。一方面提升對台獨力量的打擊力度和定向精準度,另方面,逐步放棄「大陸政府對台灣當局再惠及台灣民眾」的雙邊間接讓利模式,轉向直接面向支持「一個中國」的台灣民眾,給予「普惠性開放」的單邊直接讓利模式,進一步給予台灣民眾國民待遇,以單邊制度化開放吸納台灣民眾融合到民族情感認同圈。
對美國,鄭永年同樣提出三方面的考量。首先,降低台灣問題在中美關係中的比重,不要讓台灣問題挾持中美大局。全球範圍內,中美兩國有太多事情和領域要合作,雙方當前都有穩定雙邊關係的意願,不樂見兩國關係為台灣問題所裹挾。
美國行政當局至少迄今,表面上可接受海峽兩岸和平統一,對此,中方可以跟美國進行大談判,重新定位中美關係中的台灣問題,不能讓台灣問題挾持整個中美關係。
「切香腸」方式推動兩岸和平統一
其次,可探索以「切香腸」方式推動兩岸和平統一。對美國來說,其在台灣問題上的最大利益是台灣的「和平獨立」,對中國來說,最大利益則是「和平統一」。對中美雙方而言,次優選項才是「維持現狀」。
但鄭永年認為,維持台海「現狀」很難。他說,「民進黨一直在尋找獨立機會;美國政府一方面口口聲聲維護台灣『現狀』,另方面也經常以保護『台灣民主』為由支持、甚至推動台灣往「台獨」方向行走。中國可利用這機會因勢利導,推動反獨促統事業向前發展。」
構建新對台敘事 不排斥台灣民主化 獨立才提武統
最後,鄭永年建議構建新的對台敘事。一是儘管不會放棄以武力實現統一,但只有當台灣走向「獨立」時,才使用武力;二是一定要強化以社會經濟力量來實現和平統一的共識;三是向國際表明,台灣問題不是民主自由維度問題,而是不容置喙的主權問題。
鄭永年說,「中國並不排斥台灣民主化。如果台灣高度自治,對台灣採用何種政體可不持立場或保持尊重;但如果台灣『獨立』,就涉及中國主權問題,必須堅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