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團隊首提俄烏戰事解方遭拒 俄外長拉夫羅夫:兩大關鍵不讓步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首次說明與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團隊討論結束俄烏衝突討論,表達俄不滿意提案。圖/取自俄羅斯總統府官網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首次說明與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團隊討論結束俄烏衝突討論,表達俄不滿意提案。圖/取自俄羅斯總統府官網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當地時間29日接受塔斯社(ТАСС)訪問時說,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Donald Trump)團隊近日提出關於解決俄烏戰爭的提議,俄方不滿意,俄羅斯既不同意僅將烏克蘭加入北約時程延後,也不同意在烏克蘭部署歐洲維和部隊。據報導,這兩個建議都是川普顧問提出,作為未來和平協議的一部分。

「我們一直並繼續為談判做好準備,但重要的是,要了解與誰以及如何進行談判」,拉夫羅夫表示,俄方迄今尚未收到美方有關解決俄烏衝突任何官方訊息;「直到1月20日就職前,川普的身份都是『總統當選人』,所有政策都應是現任總統及其政府所決定。但至今,只有後者才有權代表美國與俄進行接觸。」

「由於北約的長期擴張是俄烏戰事的主因之一,確保烏克蘭不結盟地位,仍是特別軍事行動必須實現的目標之一」,拉夫羅夫說,這目標終將實現,他說,即使收到邀請,俄方也不會參加涉及討論俄烏衝突的所謂「和平峰會」。

本月1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接受日本《共同社》(Kyodo)專訪時承認,透過武力奪回被俄羅斯佔領的領土很困難。對此,拉夫羅夫則稱,「我們無法揣測澤倫斯基公開承認無法以武力奪回失地究竟意味什麼,此人不斷地發表聲明。坦白說,我們已不再關注。我們相信的是事實,而非聲明,尤其關於基輔政權的問題上。」

本月初,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接受日本共同社訪問時曾承認,要奪回俄佔領的土地很困難。圖/取自Volodymyr Zelenskyy X

本月初,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接受日本共同社訪問時曾承認,要奪回俄佔領的土地很困難。圖/取自Volodymyr Zelenskyy X

隨著川普即將重返白宮,外界對俄烏停戰可能性的關注度不斷上升。早在美國大選期間,川普就一再承諾,如果勝選,他將迅速找到解決俄烏戰爭的方式,甚至提到說上任第一天就要解決。

而根據《華爾街日報》11月曾披露指出,川普的顧問已起草一份解決俄烏衝突的計畫,提議包括將烏克蘭加入北約時間推遲20年,凍結目前交火前線,並在烏克蘭建立一個由歐盟維和部隊控制的「非軍事區」。

11月24日,川普任命的準國安顧問瓦爾茲(Mike Waltz)呼籲俄烏停止升級戰爭,並敦促雙方上談判桌。他說,「我們必須讓衝突負責任地結束。我們必須恢復嚇阻、恢復和平,且得在戰事沿著升級階梯攀爬前達成,而不是對戰事升級作出回應。」

也是在上個月的27日,川普欽點了凱洛格(Keith Kellogg)出任總統特助兼新設立的「烏克蘭及俄羅斯特使」,未來解決俄烏衝突應是由凱洛格主導,他也是川普首任政府時期的國家安全會議幕僚長,今年7月時凱洛格曾表態稱,讓烏克蘭上談判桌,否則切斷軍援。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11月27日任命凱洛格(如圖)為新設「烏克蘭及俄羅斯特使」,在川普正式上任前代表川普提出解決方案。圖/取自Keith Kellogg FB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11月27日任命凱洛格(如圖)為新設「烏克蘭及俄羅斯特使」,在川普正式上任前代表川普提出解決方案。圖/取自Keith Kellogg FB
談到提議時,拉夫羅夫表示,從眾多公開資訊及川普12月12日接受《時代》雜誌訪問內容來看,他談論的是「凍結」交火線上的敵對行動,並將對抗俄羅斯責任進一步轉嫁歐洲人。「對川普團隊代表提出的——將烏克蘭加入北約時程推延20年,及在烏克蘭部署歐盟維和部隊提議,我們當然不滿意。」

拉夫羅夫說,俄烏和平只能透過可靠且具法律約束的協議來實現,這些協議應解決衝突爆發的根本原因,並防止未來再次發生危機。他強調,俄方在解決敵對行動方面的立場「眾所周知」,且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 )已在多個場合明確闡述,包括本月稍早的記者會上。

在12月19日年度記者招待會上,普丁重申,俄方願在不預設條件情況下開始談判,但應以2022年在伊斯坦堡(Istanbul)達成的共識為基礎,包括:克蘭保持中立、不結盟地位,不加入北約,並限制在該國部署外國武器。

普丁強調,任何談判都須考慮2022年以來出現的新現實,包括頓涅茨克(Donetsk)、盧甘斯克(Luganskaya)、赫爾松(Kherson)及紮波羅熱Zaporizhzhia這四個地區,已舉行全民公投後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

自俄烏爆發戰爭至今,俄烏雙方代表團共進行五輪談判,最近一次是在2022年3月29日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堡舉行。不過到了2022年5月17日,俄羅斯和烏克蘭雙方代表均表示,兩國間的和平談判「無限期擱置」,並相互指責對方導致談判破裂。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