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烏克蘭官員11日舉行雙邊會談,討論白宮所提出的新版礦產資源交易方案。根據多家媒體報導,美國向烏克蘭提出要求,希望掌控一條穿越烏克蘭、輸送俄羅斯天然氣至歐洲的關鍵管線,這項要求被基輔智庫批評為「殖民主義式的勒索」,並直言基輔幾乎不可能接受。
據路透報導,雙方談判氣氛對立。美方最新的草案比今年2月提出的原始版本更強硬,初版曾提議讓美國取得價值5,000億美元的稀有金屬,以及石油與天然氣等重要資源。知情人士透露,最新版本的文件中,美方更要求美國政府旗下的國際開發金融公司(DFC)接管該條天然氣管線的控制權。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這條天然氣管線從俄羅斯西部的蘇賈鎮(Sudzha)延伸至烏克蘭與歐盟邊境、斯洛伐克接壤的烏日霍羅德(Uzhhorod),全長約1,200公里,是前蘇聯時代興建的能源幹道,也是烏克蘭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
今年1月1日,當烏克蘭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石油公司(Gazprom)的5年合約到期後,基輔切斷天然氣輸送。過去數年,儘管處於全面戰爭狀態,管線也一直正常運作,俄烏兩國透過這條管線賺取數億歐元的可觀收入。
烏克蘭智庫「經濟戰略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 Strategy)資深經濟學者蘭達(Volodymyr Landa)批評說,美國試圖「榨乾一切可獲得的好處」,他認為美國這種帶有霸凌意味的殖民主義式要求,幾乎不可能被基輔接受。
早在去年秋天,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便曾提議讓美方投資烏克蘭尚未開發的礦產產業,構想是一項雙邊協議:川普上台後提供武器支援,美方則從礦產開發中獲取未來收益。
然而,川普如今拒絕給予明確的安全承諾與軍援計劃,卻仍堅持要求獲得礦產資源。上周他更抱怨澤倫斯基想「反悔協議」,並警告若不簽署將「遇上面臨嚴重後果」。
澤倫斯基日前對媒體表示,他準備好與美方合作推動烏克蘭現代化,但條件是必須雙方公平、對等,收益應「五五分帳」。他說:「我只是在捍衛烏克蘭的資產。這項合作應該對美國與烏克蘭都有利,這才是正確的作法。」美國財政部則證實技術性談判仍在進行中。
另一方面,美國駐烏克蘭特使凱洛格(Keith Kellogg)澄清他關於「可能將烏克蘭分割」的談話遭外界誤解。他早前在接受《泰晤士報》訪問時提到,烏克蘭可能會「像二戰後柏林」一樣被劃分區管轄,作為和平協議的一部分。凱洛格後來在 X(前推特)上發文說,他實際指的是「在停火後於烏克蘭境內部署一支國際後援部隊支持烏克蘭維護主權。根據他的構想,俄軍將繼續佔領已控制區域,而英法部隊將進駐基輔及其他烏克蘭重要地區提供安全支援。
美國總統川普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11日在聖彼得堡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會談。據報,威特科夫提出的和平方案包括將俄羅斯要求的四個烏克蘭州劃歸俄方,即便其中部分地區目前仍由烏克蘭掌控,並住有逾百萬人口。
同一天,在烏克蘭防衛聯繫小組會議上,基輔盟友宣布再提供210億歐元的追加軍援,創下新高。他們同時指責普丁拖延本已由烏方同意的30天停火提案。
隔天清晨(12日),俄羅斯再次對烏克蘭平民設施發動空襲,造成基輔3座倉庫被摧毀,2人受傷。烏國官員表示,自美國3月11日提出停火方案以來,克里姆林宮已發射70枚飛彈、2,200架無人機襲擊烏克蘭。
澤倫斯基12日也對一名陣亡飛官表達敬意。該名26歲F-16戰機飛行員伊萬諾夫上尉(Pavlo Ivanov)於執行任務時殉職。澤倫斯基表示,烏克蘭規模不大的空軍仍在「英勇」抵抗俄軍飛彈與無人機,並支援地面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