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社論】是該挪開石頭的時候了

2024大選國民黨總統敗選,立院席次增加,但未過半數,也不能視為勝利,黨主席去留成為爭議。圖/取自中央社
2024大選國民黨總統敗選,立院席次增加,但未過半數,也不能視為勝利,黨主席去留成為爭議。圖/取自中央社

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石頭可以作為基石,穩固建築或承托碑柱;可以是壓艙石,穩定船隻對抗風浪;更可以做石敢當,驅邪鎮煞。但是要驅車策馬快步前行,或是竹杖芒鞋東山再起,大石就不再適合抱殘守缺的留戀不放。

國民黨在2024年這次大選中,雖然立法院席次大幅增加,但是畢竟輸掉總統大位。在當前中華民國的「半總統制」的憲政體制下,總統大位才是主要的權力所在。更何況立院未能取得過半席位,固然席次增加,只要未過半,就要看人臉色,仰人鼻息,沒有完全主導監督制衡的能力。所以嚴格來說,國民黨這次選舉還是輸了。而且是輸掉一場應該贏且不得不贏的選舉。

2022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勝,六都贏得四都,縣市長也贏得十席。原本預期國民黨可以乘勝追擊,取下2024年總統大位。2023年初多項民調顯示,無論在候選人或政黨形象國民黨都有不錯的表現。但今天把滿手好牌打到輸輸去,打牌者的能力難道不會受到質疑嗎?

不只是情勢對國民黨有利,國民黨還有不得不贏的壓力。這次失敗是國民黨遷台後失去政權最久的一次,將進入第九個年頭,至少會在野十二年。在野勢力未能完成第三次民主改革,以目前民進黨執政的選舉威權體制,對在野黨極為不利。

民進黨執政八年來,以轉型正義之名,行政治追殺之實,國民黨黨產被充公沒收,資源大不如前。長期失去行政權力對國民黨的政黨發展與人才甄補也造成不少的阻礙。不僅如此執政黨利用行政資源收買媒體、攏絡民間團體、豢養網軍,繼續營造對在野勢力不利的政治環境。長此以往,政治版圖固化,國民黨難逃萎縮的命運。

國民黨這次失利也暴露出黨內長久存在的問題,諸如支持者年齡老化,後繼無人;缺乏論述,無法凝聚共識提振士氣;提名機制混亂,無論總統提名或是立法委員提名都缺乏一套穩定公平的制度,以致黨內分崩離析,離心離德。這些都不見已經擔任兩年多黨主席的朱立倫主席有任何改革。

特別是這次總統提名不但時間延宕,且過程充滿爭議。民進黨在去年三月完成登記,四月中確定提名。確定戰將後,全黨全力投入總統大選。反觀國民黨侯友宜原本民調支持度不錯,但是國民黨提名方式一直拖延不決,氣勢漸失。最後決定以徵召方式提名,卻又納入郭台銘進行民調,荒腔走板。等到五月中提名確定,侯友宜的合法性也受到傷害。黨內支持者難以接受,軍心渙散。第二次重傷就是對於「藍白合」猶豫不決,前倨後恭,最後拖到11月底破局。讓寄望藍白合作完成政黨輪替的選民大失所望。直到確定將韓國瑜列入全國不分區立委名單首位、提名趙少康出任副手,這才完成黨內整合,但是早就失去先機。嚴格說來侯友宜真正在競選總統的時間只有兩個月,不論候選人特質是否適任,就已經起步比賴清德晚了不知多久。這整個提名過程混亂與在野整合失利,難道黨主席不用負責?

朱主席打贏2022選戰有功,但2024之役的失敗與改革不力,朱立倫已經成為國民黨長期發展之路的大石。民主政治也是責任政治,如果國民黨講黨內民主,朱主席就應該自動請辭,以示負責。只有痛定思痛,戮力改革,國民黨才有浴火鳳凰的重生新機。否則前有民進黨壓制,後有民眾黨追兵,國民黨恐難逃萎縮、甚至泡沫化的命運。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